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因此,教师要对自己已有的做法、观点重新审视,及时调整。
一、素质教育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育的评价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功能上,把少数尖子挑选出来,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这样只能是压抑和摧残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教育,更要注重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面对新课程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重视发展。人的素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年代,人的素质的迅速发展变化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供其素质水平。
4、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们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沉淀成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其的素质水平。
5、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素质评价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价考察其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综合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广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战略、教育制度、教育目标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狭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微观角度指向学校内部,以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之诸种条件予以评价。显然与传统教育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相比,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倚已大为扩展评价对象的扩展,是基于两个认识:一是主要到教育的整体性,要对教育的终结性成果——学生发展水平作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素作出评判。二是更新了评价的价值观,即素质教育既强调其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就必然以形成性教育评价为主,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的状态,从而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新教法。探究新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育的评价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功能上,把少数尖子挑选出来,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这样只能是压抑和摧残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教育,更要注重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面对新课程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重视发展。人的素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年代,人的素质的迅速发展变化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供其素质水平。
4、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们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沉淀成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其的素质水平。
5、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素质评价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价考察其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综合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广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战略、教育制度、教育目标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狭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微观角度指向学校内部,以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之诸种条件予以评价。显然与传统教育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相比,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倚已大为扩展评价对象的扩展,是基于两个认识:一是主要到教育的整体性,要对教育的终结性成果——学生发展水平作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素作出评判。二是更新了评价的价值观,即素质教育既强调其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就必然以形成性教育评价为主,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的状态,从而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新教法。探究新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