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國幅员辽阔、山清水秀,这为中国的山水画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素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画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中国山水画充分体现了山水情结,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空间艺术。山水画会随着画者的心理及思想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是我国宝贵的高深艺术。
一、中国画的山水情结
(一)中国画寄情山水
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秀美婉约、风光秀丽。南方的山水以灵秀、婉约给人以美的享受,北方的山水以粗犷、狂放不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南北方山水的不同之处也恰好体现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尽管南北方的山水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画者如果想创作出优秀的画作就必须置身于山水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融于山水之中。在作画者融于山水之后必须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领悟自己所置身的山山水水,在山水中寻找创作的激情、灵感与欲望,最后将自己的领域和感受体现在画作之中。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画面生动、优美、和谐。画者还应该把握线条的粗细及力度、墨色之间的和谐与渗透,掌握好空间与画面的布局,使整个画面充满魅力与动感。最重要的是作画者应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作之中,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将自身创作时内心的情感保留在画卷之中。寄情山水是山水画的精髓,也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更是无数山水画爱好者钟情于山水画的重要原因,因此,寄情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情结的重要体现。
(二)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文化品格
在山水画创作之中融入文化品格是山水画创作与风景画创作的重要区别。风景画仅仅是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山水画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体现了山水画与文化品格的融合。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文化品格融入的意蕴和内容都非常丰富,但进行归类、分析、整理之后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比德观念。所谓比德观念就是在山水画中融入广博的人文内涵,在山水画中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体现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同时非常注重对自然样貌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与分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层面:创生图式。创生图式告诉我们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实现自足的,宇宙间事物的功能、内容、价值、结构与意义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并不是来自于凭空捏造的实体。第三层面:宇宙指向。山水画家通过置身山水和融入山水的方式激发创作灵感,然后通过各种绘画手法对自己感知的山水进行描摹,进而形成山水画。山水画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重点是要告诉人们山水在宇宙中的事物表征及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创生过程。
(三)山水画中投入创新精神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任何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始于勇气,重在开拓,落实在实践行动上。创新的精髓在于保留原有的精华,运用各种手段挖掘出比原先精华更胜一筹的精华。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落入俗套。艺术创作没有所谓的新旧之分,艺术作品的创新主要是指艺术的独创性,在21世纪,国家和社会都希望敢于追求、敢于挑战的艺术家为中国的山水画注入新鲜血液,要想为山水画注入新鲜血液就希望艺术家们能凭着自己的执着、情感与毅力去大胆追求。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观的存在价值
(一)空间观是山水画形式构造的重要内容
空间观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有较高的存在价值。中国山水画也是对自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山水画缺乏立体感,山水画的效果就难以体现。因此,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层次和空间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如果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再好的山水画也是一潭死水,无法体现出山水画的精髓与灵魂。总而言之,中国的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表现手法,更要注重山水观的空间价值,山水画的空间观是山水画的灵魂与精髓所在。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山水画在创作的过程中由画家决定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而山水画的素材和灵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山水画没有形成之前,它只是存在于画家心中的一种意念,而这种创作的意念又必须借助现实的内容加以表达。简言之,要完成山水画的创作必须实现由意念向画作的转变,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生活形式是事物的重要构成形式,只有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画作。
三、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
(一)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中国人始终认为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内在统一的关系。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作画者的画作也应该根据时间的变化进行空间布局。空间与时间的关联性和四季轮回变化要求画家作画时一定要巧妙地进行空间布局,要在画作中体现出山水的意境和精神,不能不将山水画当做风景画去创作,要让观画者通过画作看出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动态和所要体现的意境与精神。总而言之,山水画要通过时间来反映空间,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做到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从而显示出山水画独特的魅力和意境。
(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想,更是作画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所谓“三远”主要指的是“平远、高远、深远”。这种方法解决了作画者的观察限制问题,将作画者的视角与心理延伸到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除“三远法”之外,郭熙还提出了用远望的方式去观察山水。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景物进行描摹,还要在山水画中表现画家的思想与精神追求,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家也可以不拘泥于这几种观察方法,还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的空间建构方法,在画作中充分表达画家的精神和情感。因此,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为作画者塑造空间结构提供便利条件和技巧,有利于作画者利用山水进行情感表达。
(三)充分体现山水观
从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山水画的空间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时间影响空间的变化与发展,空间也影响着时间的表达。山水画家为了追求山水画时间与空间的永恒,将山水画的时间与精神用深远的意境表现出来,因此,中国的山水画比较推崇画面的气韵和生动。然而,这种气韵与生动要靠山水画的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变化来体现。山水画借助时间来反映空间的伸缩和延伸。要让山水画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体现出它的风格与美感。
(四)中国山水画空间观思考
中国的山水画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观念和情怀,并且实现了中国哲学和中国画的有机结合。画家的精神情感在山水画的时空感中得到完美体现。然而,中国画的时空观念也在随着时空变化产生相应的发展与变化。山水画的空间观会影响观画者对绘画艺术的评价与看法,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的山水画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表达。
四、结语
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绘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情结出发,并从寄情山水、将人物品格融入山水和山水画的创新性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又并从处理山水画的时空关系、充分表现山水空间观、山水画空间构建和山水画空间思考四个方面阐释了山水画的空间观。
一、中国画的山水情结
(一)中国画寄情山水
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秀美婉约、风光秀丽。南方的山水以灵秀、婉约给人以美的享受,北方的山水以粗犷、狂放不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南北方山水的不同之处也恰好体现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尽管南北方的山水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画者如果想创作出优秀的画作就必须置身于山水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融于山水之中。在作画者融于山水之后必须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领悟自己所置身的山山水水,在山水中寻找创作的激情、灵感与欲望,最后将自己的领域和感受体现在画作之中。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画面生动、优美、和谐。画者还应该把握线条的粗细及力度、墨色之间的和谐与渗透,掌握好空间与画面的布局,使整个画面充满魅力与动感。最重要的是作画者应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画作之中,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将自身创作时内心的情感保留在画卷之中。寄情山水是山水画的精髓,也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更是无数山水画爱好者钟情于山水画的重要原因,因此,寄情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情结的重要体现。
(二)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文化品格
在山水画创作之中融入文化品格是山水画创作与风景画创作的重要区别。风景画仅仅是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山水画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体现了山水画与文化品格的融合。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文化品格融入的意蕴和内容都非常丰富,但进行归类、分析、整理之后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比德观念。所谓比德观念就是在山水画中融入广博的人文内涵,在山水画中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体现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同时非常注重对自然样貌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与分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层面:创生图式。创生图式告诉我们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实现自足的,宇宙间事物的功能、内容、价值、结构与意义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并不是来自于凭空捏造的实体。第三层面:宇宙指向。山水画家通过置身山水和融入山水的方式激发创作灵感,然后通过各种绘画手法对自己感知的山水进行描摹,进而形成山水画。山水画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重点是要告诉人们山水在宇宙中的事物表征及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创生过程。
(三)山水画中投入创新精神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任何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始于勇气,重在开拓,落实在实践行动上。创新的精髓在于保留原有的精华,运用各种手段挖掘出比原先精华更胜一筹的精华。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落入俗套。艺术创作没有所谓的新旧之分,艺术作品的创新主要是指艺术的独创性,在21世纪,国家和社会都希望敢于追求、敢于挑战的艺术家为中国的山水画注入新鲜血液,要想为山水画注入新鲜血液就希望艺术家们能凭着自己的执着、情感与毅力去大胆追求。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观的存在价值
(一)空间观是山水画形式构造的重要内容
空间观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有较高的存在价值。中国山水画也是对自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山水画缺乏立体感,山水画的效果就难以体现。因此,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层次和空间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如果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再好的山水画也是一潭死水,无法体现出山水画的精髓与灵魂。总而言之,中国的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表现手法,更要注重山水观的空间价值,山水画的空间观是山水画的灵魂与精髓所在。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山水画在创作的过程中由画家决定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而山水画的素材和灵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山水画没有形成之前,它只是存在于画家心中的一种意念,而这种创作的意念又必须借助现实的内容加以表达。简言之,要完成山水画的创作必须实现由意念向画作的转变,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生活形式是事物的重要构成形式,只有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画作。
三、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
(一)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中国人始终认为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内在统一的关系。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作画者的画作也应该根据时间的变化进行空间布局。空间与时间的关联性和四季轮回变化要求画家作画时一定要巧妙地进行空间布局,要在画作中体现出山水的意境和精神,不能不将山水画当做风景画去创作,要让观画者通过画作看出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动态和所要体现的意境与精神。总而言之,山水画要通过时间来反映空间,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做到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从而显示出山水画独特的魅力和意境。
(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想,更是作画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所谓“三远”主要指的是“平远、高远、深远”。这种方法解决了作画者的观察限制问题,将作画者的视角与心理延伸到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除“三远法”之外,郭熙还提出了用远望的方式去观察山水。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景物进行描摹,还要在山水画中表现画家的思想与精神追求,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家也可以不拘泥于这几种观察方法,还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的空间建构方法,在画作中充分表达画家的精神和情感。因此,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为作画者塑造空间结构提供便利条件和技巧,有利于作画者利用山水进行情感表达。
(三)充分体现山水观
从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来看,山水画的空间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时间影响空间的变化与发展,空间也影响着时间的表达。山水画家为了追求山水画时间与空间的永恒,将山水画的时间与精神用深远的意境表现出来,因此,中国的山水画比较推崇画面的气韵和生动。然而,这种气韵与生动要靠山水画的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变化来体现。山水画借助时间来反映空间的伸缩和延伸。要让山水画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体现出它的风格与美感。
(四)中国山水画空间观思考
中国的山水画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观念和情怀,并且实现了中国哲学和中国画的有机结合。画家的精神情感在山水画的时空感中得到完美体现。然而,中国画的时空观念也在随着时空变化产生相应的发展与变化。山水画的空间观会影响观画者对绘画艺术的评价与看法,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的山水画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表达。
四、结语
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绘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情结出发,并从寄情山水、将人物品格融入山水和山水画的创新性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又并从处理山水画的时空关系、充分表现山水空间观、山水画空间构建和山水画空间思考四个方面阐释了山水画的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