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价值和知名度,被公认为青少年必读书目,其中,《红楼梦》无论是其社会意义还是文学价值都非常值得研究。《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躍然纸上的人物形象上。自《红楼梦》诞生以来,传统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都被打破。20世纪,《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试以《红楼梦》前七回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为研究对象和主体材料,拟运用文本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研究,细品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上的划时代的巨大贡献,为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借鉴。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概述
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小说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方式,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评判一部小说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则是对作者功力的考验。
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小说通常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笔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侧面描写则主要通过旁观者的观点、看法和语言来表现中心人物的形象;对比衬托是通过两人物之间的比较,从鲜明的对照中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从《红楼梦》前七回王熙凤的描写看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
在《红楼梦》的前七回中,绝大多数主要人物悉数登场,面对如此之多的人物,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不尽相同却相得益彰。笔者将主要以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文本为主体,以王熙凤为例,具体分析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
(一)正面描写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曹雪芹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即使是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他依然对红尘万物有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小说中。这一点在这一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对刘姥姥这一土生土长的农民角色,还是对王熙凤、平儿等一众富贵人家中人的举止行为都描写得惟妙惟肖,而在此,笔者将粗略分析这一章中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面描写手法。刘姥姥刚见到凤姐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银唾沫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这里好个高傲的凤姐儿啊!不过曹雪芹起笔没写王熙凤怎么样,而写了室内的装饰是怎么豪华,而该写王熙凤的时候,也没先写王熙凤在干什么,而是写她穿着什么。此处也是曹雪芹擅长的,用某个角色的角度来写另一个角色,而此处是刘姥姥的角度,初入荣国府,自是新鲜,要把上上下下打量个遍,看看富贵人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才肯瞩目到人。
刘姥姥终于看到凤姐在干什么了。她在拨手炉里的灰,慢慢地拨,让平儿捧着茶,让刘姥姥行着礼,就是假装不知道。凤姐如此心灵剔透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注意,分明是摆架子!然后,她才慢慢地问怎么还不请刘姥姥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忙欲起身”“满面春风”“嗔”用得极好,虽然身为富贵人家瞧不起穷亲戚,但是也留了一线,并不是无止境的羞辱,让人不由得与后来凤姐临终时躺在床上进行对比,对凤姐生出无尽的悲哀:如今高傲的凤姐,轻蔑的凤姐,后来看到刘姥姥,只能拽着刘姥姥,求刘姥姥救巧姐儿,而巧姐儿的逃出生天,也正是因为凤姐儿如今对刘姥姥的“不太坏”。
回到原题,刘姥姥此行的目的是求一份施舍,而王熙凤问过王夫人之后得到的答复也是给些银子打发了罢了,但是牙尖嘴利的凤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听听!这是什么话!给刘姥姥的是给丫头们做冬衣的银子,这是怎样地瞧不起刘姥姥!
《红楼梦》能令人感到悲哀的原因总结不过四个字:欲抑先扬。先极言前面之盛,再极写后面之哀,巨大的对比、巨大的落差,终于使人落泪,哀叹这“家亡血史”!
(二)侧面描写
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巧遇贾雨村,道出了荣、宁二府的“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同时两人的谈话中也略略提及了贾府中几位风云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此处,笔者单以关于王熙凤的描写为例谈谈曹雪芹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的精妙之处。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在运用了大量正面描写的同时,辅以了十分出彩的侧面描写。笔者现将粗略分析这一章中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的侧面描写手法。文中冷子兴是如此描说王熙凤的: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王熙凤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极为出彩的一个人物,一方面,这个人物手段很厉害,长得也好看,头脑也聪明,城府也很深,性格也泼辣,这样子的一个人,无论在哪都是炫目的,想不出众都难,另一方面,曹雪芹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笔法也是极为厉害的,跟描写其他人物又不一样。 比如此时,上文说冷子兴是知道贾府大厦将倾了的,甚至说是:“谁知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对于贾宝玉这等人,他更是嗤之以鼻,对于王熙凤,却是赞美之词,王熙凤的厉害可见一斑。
而在第六回《賈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虽然也是他人观点,却是从比冷子兴离王熙凤更近的人物口中说出,又一次突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而分析这一段,笔者认为须从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原因说起。
刘姥姥为何进荣国府呢?是因为家里穷,实在揭不开锅,想起了早年与王家连了宗,算是挂了个亲,听说早年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夫人嫁来了荣国府,本想寻求王夫人的帮助,又听说如今贾家掌权的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便往王熙凤这里来。可进贾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儿,先通传了周瑞家的,烦忙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带到王熙凤面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姥姥自是谈起了这位琏二奶奶,且看周瑞家的是如何说的:
“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了。”
这段话也是极有技巧的。它展现了王熙凤的特点:为人处世很厉害,长得很漂亮。用的也是十分夸张的语气,正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人用的口吻,可见曹雪芹平日里对于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的形象观察都十分仔细。白先勇在《白先勇细读红楼梦》里也说:“现代小说研究这个(观点),什么人眼里看什么事情,看人、看物都有观点,选中的观点决定这本小说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它的主题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它的风格决定于什么人看事情想到的语言。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事物,想到的语言,跟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完全不一样。”
而周瑞家的作为一个仆人,她对王熙凤还有怎样的评价呢?就是待下人十分严格,这也十分符合仆人的这个身份,这也是曹雪芹写此处的高明之处,写某个人物永远不是作家在开口说这个人有什么特点,而是站在另一个人物的角度上看,那么描写就生动了,形象就鲜明了。
(三)对比衬托
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曹公借由黛玉初入贾府的视角,描写了贾府中的绝大部分女性,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一一见过了贾母、三春、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等人,各人写法不尽相同。此处多用正面描写,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之多人物悉数出场,曹公却能叙述得井井有条,人物个性突出,其中笔法更是可圈可点。笔者将再次以“三春”与王熙凤的出场为例,探讨对比衬托这一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的作用。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此处曹公对三春一样是十分简短的描写,几个四字短语了事,此处如此简短又与之前略写黛玉不同,之前略写黛玉是因为贾雨村此人的“观点”,而此处略写,私以为原因有二:一是为后文重要人物王熙凤出场作铺垫,如果在此处着重墨描写三春,喧宾夺主,有前期的低调方能衬托出王熙凤的高调。二是此处虽为略写,却也不死板,更可凸显出三人的差别。相较而言,迎春、探春详写,而惜春用“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八字带过,不落俗套,更可以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想及后来此三人的结局,不过一声叹息。
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描写,可谓是全书最精彩的一段描写之一,从布局上来说,前面都是略写,而对于王熙凤是详中之详,细中之细;从描写上来说,前面都是简单的外貌描写,而在王熙凤这里,开始便是先声夺人;从人物性格上来说,之前的人都是简单的大家闺秀,而“凤辣子”不一样,她是泼辣的、外向的、讨老祖宗喜欢的,像是盛放的如火般的花朵,仿佛连生命都在燃烧。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一段,先是描写了穿着外貌,直接描写了王熙凤容貌出众的特点;其次借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道出了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然后用“转悲为喜”这一细节突出了王熙凤极深的城府与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最后借由王熙凤连问的几个问句,表现了王熙凤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身份。可以说就这一段话信息量极大,表现了王熙凤各方面的特征,又不失文学性,故而可称为一段极为成功的描写。
人物的出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出场决定了读者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又是极难改变的,所以人物出场的写法也变得极为重要。按照平常的思维,一个重要的人物应该放在开头,或者放在结尾,用前面的人物的描写一层一层的烘托上去,而这两种写法的弊端都很大,比如放在开头,一大段描写往上堆砌,这个印象反而会模糊掉,而放在结尾,用前面的人物的详细描写,想一层一层往上推,这样就考验作家对节奏的把握了,也很难做到前面的人物不喧宾夺主。
而曹雪芹此处的描写,先把三春、王夫人、邢夫人等人放在了她们的位置上,而后再让王熙凤浓妆艳抹粉墨登场,读者自然印象深刻,怕是一生难以忘记王熙凤这个浓墨重彩的人物。
三、结论
曹雪芹擅长用书中角色的视角来写人物,站在某个角色的观点来塑造某一个角色,增添了可信度,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生动,同时善于用对比来塑造,突出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使人物形象饱满,先后贯通,相互呼应。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试以《红楼梦》前七回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为研究对象和主体材料,拟运用文本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研究,细品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上的划时代的巨大贡献,为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借鉴。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概述
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小说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方式,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评判一部小说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则是对作者功力的考验。
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小说通常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笔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侧面描写则主要通过旁观者的观点、看法和语言来表现中心人物的形象;对比衬托是通过两人物之间的比较,从鲜明的对照中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从《红楼梦》前七回王熙凤的描写看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
在《红楼梦》的前七回中,绝大多数主要人物悉数登场,面对如此之多的人物,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不尽相同却相得益彰。笔者将主要以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文本为主体,以王熙凤为例,具体分析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笔法。
(一)正面描写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曹雪芹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即使是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他依然对红尘万物有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小说中。这一点在这一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对刘姥姥这一土生土长的农民角色,还是对王熙凤、平儿等一众富贵人家中人的举止行为都描写得惟妙惟肖,而在此,笔者将粗略分析这一章中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正面描写手法。刘姥姥刚见到凤姐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银唾沫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这里好个高傲的凤姐儿啊!不过曹雪芹起笔没写王熙凤怎么样,而写了室内的装饰是怎么豪华,而该写王熙凤的时候,也没先写王熙凤在干什么,而是写她穿着什么。此处也是曹雪芹擅长的,用某个角色的角度来写另一个角色,而此处是刘姥姥的角度,初入荣国府,自是新鲜,要把上上下下打量个遍,看看富贵人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才肯瞩目到人。
刘姥姥终于看到凤姐在干什么了。她在拨手炉里的灰,慢慢地拨,让平儿捧着茶,让刘姥姥行着礼,就是假装不知道。凤姐如此心灵剔透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注意,分明是摆架子!然后,她才慢慢地问怎么还不请刘姥姥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忙欲起身”“满面春风”“嗔”用得极好,虽然身为富贵人家瞧不起穷亲戚,但是也留了一线,并不是无止境的羞辱,让人不由得与后来凤姐临终时躺在床上进行对比,对凤姐生出无尽的悲哀:如今高傲的凤姐,轻蔑的凤姐,后来看到刘姥姥,只能拽着刘姥姥,求刘姥姥救巧姐儿,而巧姐儿的逃出生天,也正是因为凤姐儿如今对刘姥姥的“不太坏”。
回到原题,刘姥姥此行的目的是求一份施舍,而王熙凤问过王夫人之后得到的答复也是给些银子打发了罢了,但是牙尖嘴利的凤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听听!这是什么话!给刘姥姥的是给丫头们做冬衣的银子,这是怎样地瞧不起刘姥姥!
《红楼梦》能令人感到悲哀的原因总结不过四个字:欲抑先扬。先极言前面之盛,再极写后面之哀,巨大的对比、巨大的落差,终于使人落泪,哀叹这“家亡血史”!
(二)侧面描写
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巧遇贾雨村,道出了荣、宁二府的“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同时两人的谈话中也略略提及了贾府中几位风云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此处,笔者单以关于王熙凤的描写为例谈谈曹雪芹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的精妙之处。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在运用了大量正面描写的同时,辅以了十分出彩的侧面描写。笔者现将粗略分析这一章中对于王熙凤这一人物的侧面描写手法。文中冷子兴是如此描说王熙凤的: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王熙凤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极为出彩的一个人物,一方面,这个人物手段很厉害,长得也好看,头脑也聪明,城府也很深,性格也泼辣,这样子的一个人,无论在哪都是炫目的,想不出众都难,另一方面,曹雪芹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笔法也是极为厉害的,跟描写其他人物又不一样。 比如此时,上文说冷子兴是知道贾府大厦将倾了的,甚至说是:“谁知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对于贾宝玉这等人,他更是嗤之以鼻,对于王熙凤,却是赞美之词,王熙凤的厉害可见一斑。
而在第六回《賈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虽然也是他人观点,却是从比冷子兴离王熙凤更近的人物口中说出,又一次突出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而分析这一段,笔者认为须从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原因说起。
刘姥姥为何进荣国府呢?是因为家里穷,实在揭不开锅,想起了早年与王家连了宗,算是挂了个亲,听说早年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夫人嫁来了荣国府,本想寻求王夫人的帮助,又听说如今贾家掌权的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便往王熙凤这里来。可进贾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儿,先通传了周瑞家的,烦忙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带到王熙凤面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刘姥姥自是谈起了这位琏二奶奶,且看周瑞家的是如何说的:
“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了。”
这段话也是极有技巧的。它展现了王熙凤的特点:为人处世很厉害,长得很漂亮。用的也是十分夸张的语气,正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人用的口吻,可见曹雪芹平日里对于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的形象观察都十分仔细。白先勇在《白先勇细读红楼梦》里也说:“现代小说研究这个(观点),什么人眼里看什么事情,看人、看物都有观点,选中的观点决定这本小说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它的主题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它的风格决定于什么人看事情想到的语言。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事物,想到的语言,跟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完全不一样。”
而周瑞家的作为一个仆人,她对王熙凤还有怎样的评价呢?就是待下人十分严格,这也十分符合仆人的这个身份,这也是曹雪芹写此处的高明之处,写某个人物永远不是作家在开口说这个人有什么特点,而是站在另一个人物的角度上看,那么描写就生动了,形象就鲜明了。
(三)对比衬托
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曹公借由黛玉初入贾府的视角,描写了贾府中的绝大部分女性,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一一见过了贾母、三春、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等人,各人写法不尽相同。此处多用正面描写,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之多人物悉数出场,曹公却能叙述得井井有条,人物个性突出,其中笔法更是可圈可点。笔者将再次以“三春”与王熙凤的出场为例,探讨对比衬托这一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的作用。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此处曹公对三春一样是十分简短的描写,几个四字短语了事,此处如此简短又与之前略写黛玉不同,之前略写黛玉是因为贾雨村此人的“观点”,而此处略写,私以为原因有二:一是为后文重要人物王熙凤出场作铺垫,如果在此处着重墨描写三春,喧宾夺主,有前期的低调方能衬托出王熙凤的高调。二是此处虽为略写,却也不死板,更可凸显出三人的差别。相较而言,迎春、探春详写,而惜春用“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八字带过,不落俗套,更可以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想及后来此三人的结局,不过一声叹息。
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描写,可谓是全书最精彩的一段描写之一,从布局上来说,前面都是略写,而对于王熙凤是详中之详,细中之细;从描写上来说,前面都是简单的外貌描写,而在王熙凤这里,开始便是先声夺人;从人物性格上来说,之前的人都是简单的大家闺秀,而“凤辣子”不一样,她是泼辣的、外向的、讨老祖宗喜欢的,像是盛放的如火般的花朵,仿佛连生命都在燃烧。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一段,先是描写了穿着外貌,直接描写了王熙凤容貌出众的特点;其次借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道出了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然后用“转悲为喜”这一细节突出了王熙凤极深的城府与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最后借由王熙凤连问的几个问句,表现了王熙凤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身份。可以说就这一段话信息量极大,表现了王熙凤各方面的特征,又不失文学性,故而可称为一段极为成功的描写。
人物的出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出场决定了读者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又是极难改变的,所以人物出场的写法也变得极为重要。按照平常的思维,一个重要的人物应该放在开头,或者放在结尾,用前面的人物的描写一层一层的烘托上去,而这两种写法的弊端都很大,比如放在开头,一大段描写往上堆砌,这个印象反而会模糊掉,而放在结尾,用前面的人物的详细描写,想一层一层往上推,这样就考验作家对节奏的把握了,也很难做到前面的人物不喧宾夺主。
而曹雪芹此处的描写,先把三春、王夫人、邢夫人等人放在了她们的位置上,而后再让王熙凤浓妆艳抹粉墨登场,读者自然印象深刻,怕是一生难以忘记王熙凤这个浓墨重彩的人物。
三、结论
曹雪芹擅长用书中角色的视角来写人物,站在某个角色的观点来塑造某一个角色,增添了可信度,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生动,同时善于用对比来塑造,突出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也使人物形象饱满,先后贯通,相互呼应。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