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保险行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落地,不少外资险企争相入局。这有助于促使我国保险市场更加成熟,进而提高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与效益,中国险企也将在竞争与合作中与国际同行接轨。外资险企在产品设计、服务水平、经营理念、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不过,面对发展壮大的国内大型保险机构,外资险企想要在中国保险市场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
“在中资银行业和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机构的市场份额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公开表示,一方面,银行业和保险业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资机构“走出去”要求实施内外一致的金融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事实上,今年4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已下发规定,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将不再设限;同时,放开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并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此外,被称为外资保险公司“基本法”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近期也将启动修订工作。
外资排队入场
伴随保险行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落地,不少外资险企争相入局。
4月27日,上海保监局对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申请进行了审核批准。这意味着,中国银保监会有关保险中介行业扩大开放举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5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合资资管公司。据悉,工银安盛人寿由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3家中外股东于2012年合资成立。
紧接着,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据消息人士透露,富卫人寿保险公司有望成为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持股比例达到51%的合资人身险公司。
纷至沓来的外资险企,将给国内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带来哪些变化?业内专家指出,国内保险公司与外资险企两者既竞争又合作,有助于促使我国保险市场更加成熟,进而提高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与效益。业内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目前部分国内大型险企已经进入世界大规模保险公司行列,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具有了和国际同行同台竞争的能力。
助力行业向好
当下,“引进来”的理念和方式,对中国保险业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外资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方式及百余年的市场化运行经验可以帮助优化国内保险市场环境;其次,多样化的中外资持股比例和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提升决策效率。同时,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运营理念、产品设计、风险管控体系更高效地贯彻到日常经营中,也能为国内民众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和健康风险解决方案。”业内人士分析称。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认为,“在经营理念方面,外资险企价格高、费率高,但服务好。外资险企突出的不是卖保险,而是提供服务,这种经营理念值得中资险企学习;在产品特色方面,外资险企将自身定位为风险管理师,而许多中资险企将自身定位为理财师、财富管理师,理念上的差异也带来销售经营风格的不同。这反映出国内保险业对客户的风险管理不足”。
相较于国内保险机构看重保费规模而言,外资险企更关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等业务衡量指标,以及合规和风险防控管理。随着中国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险企势必要在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上与国际同行接轨,而中外资合作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接下来,外资寿险业务将加快发展,它们的经营理念比较审慎,在长期保障型業务拓展方面比较有经验,这将促进我国寿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说。
此外,监管部门对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以及代理业务的放开,将会对国内保险中介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据介绍,此前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是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营业对象的禁区,而围绕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展开的保险业务,目前约占整个保险市场八九成以上的份额。现在放开经营范围限制,可以给国内企业和民众多样化投保选择,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将在境内保险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规避“水土不服”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不过,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40.06亿元,市场份额仅占5.85%。
也就是说,外资险企规模并不小,但市场份额占比却很低。究其原因,万峰坦言,这主要受中资保险机构近几年理财产品超常规发展影响所致。如果减去理财产品的部分,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会上升。他还表示,随着严监管持续推进,以及市场进一步开放,保险行业会向以风险管理为主发展,外资保险公司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市场占比或将攀升。
与国内保险行业相比,国外保险市场高度发达,包括产品设计、服务水平、经营理念、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不过,面对经过发展壮大的国内大型保险机构,外资险企想要在中国保险市场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比如,此次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的政策调整,尽管让外资股东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主导权,但并非绝对主控权。由于目前外资独资控股寿险公司的限制还未完全放开,外资企业仍需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外股东在面对双方文化差异、经营理念不同、运作模式不尽相符等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融合发展。对此,有市场分析指出,“外资需要‘本土化’改变,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等方面要通过调整才能真正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可以预见,面对前景巨大的中国保险市场,无论中企还是外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中资银行业和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机构的市场份额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公开表示,一方面,银行业和保险业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资机构“走出去”要求实施内外一致的金融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事实上,今年4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已下发规定,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将不再设限;同时,放开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并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此外,被称为外资保险公司“基本法”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近期也将启动修订工作。
外资排队入场
伴随保险行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落地,不少外资险企争相入局。
4月27日,上海保监局对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申请进行了审核批准。这意味着,中国银保监会有关保险中介行业扩大开放举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5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提出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合资资管公司。据悉,工银安盛人寿由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3家中外股东于2012年合资成立。
紧接着,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据消息人士透露,富卫人寿保险公司有望成为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持股比例达到51%的合资人身险公司。
纷至沓来的外资险企,将给国内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带来哪些变化?业内专家指出,国内保险公司与外资险企两者既竞争又合作,有助于促使我国保险市场更加成熟,进而提高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与效益。业内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目前部分国内大型险企已经进入世界大规模保险公司行列,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具有了和国际同行同台竞争的能力。
助力行业向好
当下,“引进来”的理念和方式,对中国保险业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外资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方式及百余年的市场化运行经验可以帮助优化国内保险市场环境;其次,多样化的中外资持股比例和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提升决策效率。同时,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运营理念、产品设计、风险管控体系更高效地贯彻到日常经营中,也能为国内民众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和健康风险解决方案。”业内人士分析称。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认为,“在经营理念方面,外资险企价格高、费率高,但服务好。外资险企突出的不是卖保险,而是提供服务,这种经营理念值得中资险企学习;在产品特色方面,外资险企将自身定位为风险管理师,而许多中资险企将自身定位为理财师、财富管理师,理念上的差异也带来销售经营风格的不同。这反映出国内保险业对客户的风险管理不足”。
相较于国内保险机构看重保费规模而言,外资险企更关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等业务衡量指标,以及合规和风险防控管理。随着中国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险企势必要在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上与国际同行接轨,而中外资合作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接下来,外资寿险业务将加快发展,它们的经营理念比较审慎,在长期保障型業务拓展方面比较有经验,这将促进我国寿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说。
此外,监管部门对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以及代理业务的放开,将会对国内保险中介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据介绍,此前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是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营业对象的禁区,而围绕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展开的保险业务,目前约占整个保险市场八九成以上的份额。现在放开经营范围限制,可以给国内企业和民众多样化投保选择,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将在境内保险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规避“水土不服”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不过,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40.06亿元,市场份额仅占5.85%。
也就是说,外资险企规模并不小,但市场份额占比却很低。究其原因,万峰坦言,这主要受中资保险机构近几年理财产品超常规发展影响所致。如果减去理财产品的部分,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会上升。他还表示,随着严监管持续推进,以及市场进一步开放,保险行业会向以风险管理为主发展,外资保险公司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市场占比或将攀升。
与国内保险行业相比,国外保险市场高度发达,包括产品设计、服务水平、经营理念、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不过,面对经过发展壮大的国内大型保险机构,外资险企想要在中国保险市场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比如,此次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的政策调整,尽管让外资股东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主导权,但并非绝对主控权。由于目前外资独资控股寿险公司的限制还未完全放开,外资企业仍需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外股东在面对双方文化差异、经营理念不同、运作模式不尽相符等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融合发展。对此,有市场分析指出,“外资需要‘本土化’改变,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等方面要通过调整才能真正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可以预见,面对前景巨大的中国保险市场,无论中企还是外资,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