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与培养创新教育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新的世纪里,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将是新世纪发展的主流。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历史教学,由教师作为传播者,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的感受。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 、“填鸭式”,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也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悖论。 显然,这种教学观远远落后于时代。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叶圣陶指出:“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在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例如:记得我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授其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而我们在下面似懂非懂的听者,听完后也只是要求我们牢牢记住里面的“重点”。我在讲授这一课内容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教”变成了“学”,简要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后,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疏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如下作业,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革命过程中主要有几件事?3、革命的影响(国内、国际)是什么?革命过程有何特点及其说明了什么等,学生完成后,公布自学结果,教师再对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串联讲解,最后,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把思维的触觉点升华到理论高度,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双向交流的气氛。这样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二、激活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最大的学习主动性,以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努力获取知识,学习中的艰辛不再感到苦涩。然而对学习兴趣并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中的挫折、困难使一些学生由害怕变为厌学。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竞争的新形式,学好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既是自身价值的需要,又是社会生存的需要,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真正地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学习也就会从畏难发愁、望而却步转变为跃跃欲试、知难而进。例如:我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是,当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了较深了解后,我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启发学生编小故事,条件是与本课内容相符,可以以旁观者身份,也可以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还可以以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身份 ……通过编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疑解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北宋张载曾说“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不难看出,任何知识的取得,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需要由有疑到无疑,再由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再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要求题目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例如,学了《法国大革命》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想一想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在思维上马上活跃起来,立即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对革命的每一个方面进行比较,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提出新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练习是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这一课时,在学生对本课有了较深理解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是“一路顺利” 还是“毫不费力”说明了什么?2、抗击八国联军斗争英勇的义和团结局如何?为什么?3、结合《辛丑条约》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那些危害?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即是创造之才 ,时时即是创造之际,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打破一些学生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变单纯的教学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得碰撞过程。本文通过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选准动情点,激发情感,两个方面来叙述如何激发师生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置情境;选准动情点;师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得碰撞过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构成,
期刊
一、班主任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很多工作要通过班主任去布置落实。如学生守则的遵守,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目标、内容的实现,体卫工作的落实,甚至连学生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班主任去考虑,去安排。基于种种因素,我个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
期刊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
期刊
摘 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本文据此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爱;尊重;师德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本文探讨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实践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
期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写道:“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的目标都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摸索出“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设疑置惑”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是创新教育的
期刊
一、税收筹划与企业会计政策概念    什么是税收筹划(Tax Planning),目前似乎还难以找到一个非常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其定义至少应表述出这样的意思,即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符合政府政策导向为前提,通过对投资、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政策规定,利用会计政策所提供的选择机会,以税制要素中税负弹性的存在为基础来获取最大的税后利益的理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新课程的实施却举步维艰,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上面热,基层冷”的局面。本文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对策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任何时候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调动基础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必定遇到失败。  (二) 班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其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遵循的规律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诚信教育;小学生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小学生都认为难管,不听话、撒谎。自己干了二十多年的教师,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
期刊
摘 要: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尤其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研究与实验的目的    中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我校是一座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因此生员广泛。而学区内的人员由于职业的不同和文化层次的高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