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池晓玲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慢病管理思想

来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晓玲教授为岭南名医,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及教学工作近40年,首创并推广实施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治疗肝病,体系中的慢病管理系列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体会深刻,故将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慢病管理思想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有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生化检验,分析此项目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此期间从本院看诊的肝硬化疾病患者中抽选74例为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相同的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的各项生化检验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的ALT、ADA、TBIL、ALP、AFP、AST、γ-GT、GLDH、D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LB、TP及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ALT、ADA、T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软坚方联合消胀止痛膏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7例,按2∶1比例分为研究组58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康艾注射液及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化浊解毒软坚方联合消胀止痛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总有效率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上升(P<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境则会启动、促进、甚或加速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肝癌的肿瘤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治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肿瘤、不同克隆性的同步多灶性肿瘤以及表型和遗传水平的瘤内异质性,为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增加了极大的复杂度。根据肝癌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具有影响肝干细胞恶
目的:观察在扶正消瘤颗粒干预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接受扶正消瘤颗粒联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的4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不良反应,并随访其预后及死亡情况。结果:至随访截止时间,44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其中7例(15.91%)部分缓解(PR),23例(52.27%)疾病稳定(SD),14例(31.82%)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原发性肝癌(PL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PLC合并SBP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体征及发热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腹水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2水平,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
目的研究苏州女性体检人群中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市体检中心体检的1846名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检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HPV感染率为14.52%(268/1846)。HPV的第1个感染高峰是17~34岁组(16.41%),第2个感染高峰是65岁以上组(20.93%),且60~64岁组就有明显的感染上升趋势(20.45%),60~64岁组与65岁以上组的HPV感染率均高于第1个高峰。所有年龄组比较,
促进梨幼树发枝是实现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的有效途径。作者介绍了影响梨发枝的因素,主要包括梨芽和枝的特性、品种和管理。阐述了促进梨发枝的人工措施主要包括刻芽、摘心和短截,重点为刻芽。药剂调控措施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从药剂使用方法、效果和药剂对内源激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促进梨发枝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展相关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探讨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死亡的5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死亡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73.2%),女性患者15例(26.8%);32例患者(57.1%)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史,50例患者(89.3%
目的:探讨解毒疏肝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肝胆湿热型PHC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内服自拟解毒疏肝组方,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介入术后综合征各项症状(包括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和黄疸等)持续时间和体能状况[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
目的:结合中医证候因素,筛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初次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以末次确诊为LC为终点事件,经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LC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要素,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LC预测模型,并运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AUC指标对其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