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政治生态生成的实践途径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实质是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软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执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政治生态具有社会性,良好政治生态的生成不仅有赖于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重塑与提升,也有赖于家风、人际关系环境、社会风气的整体改善。因此,我们必须从抓好党风建设,抓好社风建设出发,来重塑良好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1-0044-03
  “政治生态”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新发展。“政治生态”是指公务人员的从政环境,它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实质是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软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执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大量的事实证明,政治生态恶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制度的解构过程。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取代了的党的规矩;市场逐利原则取代了党的道德准则;姑息迁就取代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执纪监督失之宽、失之软,这些都成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政风的原因。
  我们必须认识到,政治生态是社会性的,而不仅仅是党内的小环境。“潜规则”盛行,社会上这样的问题一旦形成为风气,就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伦理道德,瓦解社会的法治基础。“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1]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性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2]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避免小问题酿成大祸患。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系统性思维,协同推进,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内生态”与“外生态”的共同改善,建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与社会及人化自然之关系的‘绿化’”[3]。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补精神之“钙”,把握好“总开关”、“总闸门”;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依法治党、依规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的政治生态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开启重构政治生态的历史新阶段。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生态建构的实践路径。
  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营造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政治生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必须抓好党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总是。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4]改革开放的大量实践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回顾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史,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的就是好作风。因此,新时期,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抓好党风建设。第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念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是切实解决好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否是党的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成为关乎共产党人的本质,关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业,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工程”。防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与滑坡,关键在于“常”和“长”。一方面是经常抓,坚定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自我革新、自我塑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时常受到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和不良作风的影响、侵蚀,导致精神懈怠,享乐主义,奢靡之風盛行。思想和行为也会沾染上灰尘,也会受到政治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需要经常“洗洗澡”“照照镜子”,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以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方面是长期抓,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艰苦的磨练,才能使其成为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
  第二,坚持依法、依规治党,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实。治理国家,要靠法治;治理党,要靠法治;治理党员干部,还需要靠法治。思想清醒、意志坚定、纪律严明是组织力量行以发挥的基保障。党纪国法是确保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5]的保障。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围绕赋权、用权、制权等权力运行环节,用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检查监督来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更多地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用制度治党,就是要依照党纪党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及若干配套的党内法规为支撑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针对党内具体事务(如党政干部的选任、党内选举、党员权利的保障、党内监督等)、党委会的监督、权力的运行等建立专门的制度程序。用制度管权,就是紧紧把握权力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扎实推进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使各项规章制度“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里,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是要使制度“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6]。在实践中切实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对违反规定踩“红线”、越“雷区”的行为“零容忍”,使制度有刚性、执行无例外。用制度治吏,就是要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党的事,关键在干部。从严治吏,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一招。让每一个干部在头脑中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使制度成为政治生态重构的根本保障,逐步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想腐的政治生态环境。   第三,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7]一是把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的核心内容,并延伸到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主,推进社会主要义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坚持民主集中制, “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8],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二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回归到既正视过去与现实的问题又着眼未来的发展与完善这一运用逻辑上来。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不良习气的滋生和权力的滥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规定做事。
  (二)必须抓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地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使人知耻明礼,重道德、守信用,讲正气、做奉献,敢担当、有作为,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不是个人小事,不是家庭私事,家风深刻影响领导干部作风。近些年来所暴露的一些贪污腐败案件显示,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反腐倡廉密切相关,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了“家族式”腐败。家风事关党风、政风,事关民风、社风。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總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9]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这既是对领导干部家庭腐败频繁出现的一种反思,同时也为新时期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路径。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第一,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正家风。“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党员干部只有“修身”、“正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又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身端影正才能对家庭成员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为建设良好家风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建规立矩,从严治家。党员干部要严厉家风家教,严格要求家人,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真正做到从严管家、从严治家,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家庭风气,从而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三)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适宜的社会生态土壤
  任何政治体系只是社会生态系统乃至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生态系统的制约与限制而独立存在。“集体不是被动地继承形式,如同接受浇注模型的形状那样,而是在个体和环境交接处按照环境条件来塑造自己。”[10]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生态单位”,它是特定社会生态的产物,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政治生态是一种党风和社会风气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政治活动生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党自身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抚育与濡化“风清气正”社会生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价值遵循,通过文化和价值理念等精神资源的有效运用,消除非主流价值观的所“移”、所“惑”,凝聚价值共识,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柔性”与国家治理的“刚性”的融会贯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濡化作用,剔除思想之弊、凝聚社会共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价值遵循,进而形成一种健康的、向上的社会风气,一种合乎法律、伦理道德的社会生态。
  社会政治生态的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社会政治生态的重塑也要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既着力解决当前党内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长效机制,下功夫、用儿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6.
  [2] 王岐山.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在全面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23):3-7.
  [3] 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8.
  [4] 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3.
  [5][7][8][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1,173,74-75,367.
  [6]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1.
  [10] 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M].文韬,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20.
  责任编辑:郭丽娟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北京市德胜街道深入践行社会治理理念,抓住快速发现问题和准确解决问题两个关键点。通过畅通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问题,构建了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等一核多元治理主体全面响应问题的“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改进了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
期刊
〔摘 要〕 韩愈诗、文并举,成就斐然,历代对其作品惯于以“文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和赏析,但是,韩愈的散文大部分是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用文章。通过对韩愈实用文思想内容的解读,总结其实用文写作的特点,不仅为后世实用文写作树立了躬行效法的标准,而且为我们今天的实用文研究拓宽了道路、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韩愈;实用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
期刊
〔摘 要〕 基层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基础力量,是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基层党校如何深化改革创新,真正办出成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中共河南省杞县县委党校“全覆盖”教育模式为例,认为该校的创新实践对基层党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创新;基层党校;教育模式;杞县党校;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是一个新领域。如何做到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同时并进?如何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南永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实际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考。期望能对地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两新”组织;党建;永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 当前,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通过产业扶持实现精准脱贫是贫困县的首选思路。在基层探索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促成项目合作;民间投资,成立农业合作社;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基层党组织产业精准扶贫同样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是县级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各显神通”存在矛盾,选树典型与扶贫资源的均衡配置存在矛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调动民间
期刊
〔摘 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对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六师五家渠市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调研基础上,针对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严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严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6-0099-06  党内政治
期刊
〔摘 要〕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宏伟的民生工程,实施好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浦口区始终将保障房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应有尽有。本课题组通过对浦口区保障房建设情况进行走访调研,对责任国企—区康居集团保障房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思考,以期为浦口区乃至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提供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些论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解读。  〔关键词〕 文
期刊
〔摘 要〕 基层党校在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党性教育中存在党性教育内容设置科学性不够强、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对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近年来的实践为例,从科学设置内容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扎实开展党性分析、与党建工作重点相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党性教育效果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中加强党性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户籍政策全面放开,但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不强;政府热盼农民工落户,但公共服务投入负担过重;政策实施积极推进,但全面落实存在“盲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注重完善政府扶持创业优惠政策、改善农民工落户城镇居住条件、保障农民工农村既有相关权益、切实保证落户城镇政策有效实施等工作。  〔关键词〕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户籍政策;运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