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的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而且对话的课堂也不是“满堂灌”的一言堂,活动化教学、小组学习、自学,在课堂上应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新课程理念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雾开云散了,渐渐地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讲和练的处理就越来越有效了。
一、突出重点,做到精讲
“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给予精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处理好课堂中讲的内容和讲的形式。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但是课堂中将所有内容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这样既耽搁时间,而且学生掌握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精讲,而且应抓住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设计好讲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课上学得多一些,学得扎实一些。精讲要做到重点突出,并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当教学目的确定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恰当地组织教材,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学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做到合理取舍,恰当安排时间。
就以《落花生》一课为例吧,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篇以写物为主的记叙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学会这种托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文中种花生、收花生部分,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朗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没花时间为孩子们讲解。而议论花生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特别是父亲的话更是理解花生品质的关键点和难点,因此这一部分应作为讲的重点。教师要抓住父亲的话,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讲授新的知识。如何紧紧地抓住这个重点呢?我采取先让学生朗读爸爸怎样称赞花生的一段,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花生的优秀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和我的精讲,学生们对花生结出累累的果实却理在地下,默默地工作毫不显示自己的优秀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我提出:为了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又是如何运用对比方法的?通过学生朗读“这小小的豆儿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果实悬挂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一段,引导学生思考.并汇报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学生认识到了作者用“悬与埋”、“鲜红嫩绿之色”与“瑟缩地长在地上”等词语将两种事物进行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花生的本色。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花费这么多笔墨,目的是在赞誉花生吗?最后,我总结讲出托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及其特点。这节课由于我只讲了重点句段,孩子们自由读书、探索、交流、汇报的时间多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就更多了。
这使我尝到了课堂中精讲的甜头,同时也明白了精讲的重要。只有讲清楚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二、练要多样性,实现练的有效性
这里所说的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讲完一篇课文之后的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里的练可以是口头练习,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的结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有效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形式力求多样、生动活泼。,练习的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的文章,整篇文章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一个孩子善良的童心和可贵的爱心。为了检测孩子们是否读懂了文意,是否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教学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1.请孩子们想想,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仿照文中的结构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2.课后,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将你想到的内容写在卡纸上,并像课文一样组成小诗,我们比一比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并将写得最优秀的评选为班级“小诗人”。通过这样的说写训练,孩子们既理解了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朴素美,还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实现了读、说、写的有效结合,同时实现了课内外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讲和练不是孤立的两种教学形式,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讲是基础,练是手段,精讲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多练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还必须把讲和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课上课下,口头及书面的反复训练,日积月累,使学生摸索到知识的形成规律,自觉地在练中把知识巩固、把思路练活,把方法练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突出重点,做到精讲
“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给予精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处理好课堂中讲的内容和讲的形式。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但是课堂中将所有内容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这样既耽搁时间,而且学生掌握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精讲,而且应抓住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设计好讲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课上学得多一些,学得扎实一些。精讲要做到重点突出,并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当教学目的确定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恰当地组织教材,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学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做到合理取舍,恰当安排时间。
就以《落花生》一课为例吧,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篇以写物为主的记叙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学会这种托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文中种花生、收花生部分,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朗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没花时间为孩子们讲解。而议论花生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特别是父亲的话更是理解花生品质的关键点和难点,因此这一部分应作为讲的重点。教师要抓住父亲的话,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讲授新的知识。如何紧紧地抓住这个重点呢?我采取先让学生朗读爸爸怎样称赞花生的一段,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花生的优秀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和我的精讲,学生们对花生结出累累的果实却理在地下,默默地工作毫不显示自己的优秀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我提出:为了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又是如何运用对比方法的?通过学生朗读“这小小的豆儿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果实悬挂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一段,引导学生思考.并汇报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学生认识到了作者用“悬与埋”、“鲜红嫩绿之色”与“瑟缩地长在地上”等词语将两种事物进行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花生的本色。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花费这么多笔墨,目的是在赞誉花生吗?最后,我总结讲出托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及其特点。这节课由于我只讲了重点句段,孩子们自由读书、探索、交流、汇报的时间多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就更多了。
这使我尝到了课堂中精讲的甜头,同时也明白了精讲的重要。只有讲清楚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二、练要多样性,实现练的有效性
这里所说的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讲完一篇课文之后的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里的练可以是口头练习,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的结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有效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形式力求多样、生动活泼。,练习的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的文章,整篇文章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一个孩子善良的童心和可贵的爱心。为了检测孩子们是否读懂了文意,是否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教学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1.请孩子们想想,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仿照文中的结构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2.课后,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将你想到的内容写在卡纸上,并像课文一样组成小诗,我们比一比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并将写得最优秀的评选为班级“小诗人”。通过这样的说写训练,孩子们既理解了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朴素美,还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实现了读、说、写的有效结合,同时实现了课内外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讲和练不是孤立的两种教学形式,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讲是基础,练是手段,精讲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多练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还必须把讲和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课上课下,口头及书面的反复训练,日积月累,使学生摸索到知识的形成规律,自觉地在练中把知识巩固、把思路练活,把方法练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