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在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观念陈旧、制度落后等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当前学生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为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在基本适应高等教育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所受到的冲击与问题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管理 管理体制 对策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保障,是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目的所必须的途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在我国高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探索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模式,就目前看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和无法回避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实行的是“校(院)-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校级由一名副校(院)长或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主要是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各系(院)均设立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学生比例配备年级辅导员,各班级按传统模式设立班、团干部,寝室设有寝室长、楼长等。学生管理体制按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分成两大系统,一块由学生处(校)、学生工作办(系)和学生班委会构成;另一块由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系团总支、班团支部构成。
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形势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1.生源特点带来的挑战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这一代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做事有主见,有极强的自尊心,但是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当大一部分90后大学生在父母呵护下长大,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最为关心的学校的住宿条件而不是教学师资力量,在这样的引导下,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90 后”大学生往往喜欢自我表现,但是有时分寸把握不好,就显得好胜张扬,他们充满激情、追求时尚、追求另类、强调个性的发展,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富于挑战性、冒险性。但是等真正对面临的问题时由于认识不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吃苦精神,往往就出现了承受挫折能力的普遍缺乏。因此,做好“90 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对于人们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在这样一个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交织的环境中,大学生由于积极广泛的参与到网络社会中,必然存在着现实与虚拟的双重角色的转换,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中感到茫然。这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校教育必然受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自此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以来,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都在发生急剧膨胀,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多大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就参与社会实践,或者是相关工作的实习。毕业生一方面在完成学业,一方面要面临用人单位的试用考察,这样的矛盾给高校的管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当前,我们高校的管理理念还在沿用传统的模式,要求学生服从组织,强调纪律性、服从性,忽视了学生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发展,在管理上还存在着领导决策,缺乏学生参与的现象。而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也都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设定了如班主任值班、学生的奖惩条例等相关管理制度,但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学生的问题。
2.学生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当前学生管理体制中,主要为了防止学生中出现不稳定思想和不轨行为,形成了层层管理,管理者与学生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多层管理模式容易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偏离,管理者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而学生对于学校的政策以及管理者的意图的错误解读,也将大大影响到管理效果。
3.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张,管理队伍的数量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真正热心教育事业的管理者,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是以热爱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而是把这项工作当做跳板,对于学生的管理事务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做。
三.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过多依靠制度,凭借单一手段对学生进行约束,而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注意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出发点。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内在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自我意识和个性都日渐发展成熟。因此,在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在做学生工作时候,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感受。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进行自主管理。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做的是使各项制度严格而健全。各级之间形成管理的系统,相互配合,又责权明确,学生管理抓大放小,让学生会、社团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二)层次化管理与个性化管理
学生管理中,不能用一刀切的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面对同一年级中的不同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大一阶段是学生的习惯养成阶段,对他们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对于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在进入高年级以后,可以宽严相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管理。
(三)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建设
在学生管理中,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实施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因此,必须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学校应该重视这支队伍的培养,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建立班主任奖励机制,把更多具有能力和才干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学生工作的队伍中,壮大充实这支队伍的力量。
(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快速增长时期,各种矛盾冲突伴随着情绪波动而来。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过挫折体验。因此,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体验,如果不加以关注,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大学阶段,孤独、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都有发生的可能,如果不及时引导,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状况。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注重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控制情绪、调节情绪。
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出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的制度平台,以及向配套的管理模式。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一切以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管理 管理体制 对策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保障,是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目的所必须的途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在我国高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探索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模式,就目前看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和无法回避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实行的是“校(院)-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校级由一名副校(院)长或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主要是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各系(院)均设立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学生比例配备年级辅导员,各班级按传统模式设立班、团干部,寝室设有寝室长、楼长等。学生管理体制按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分成两大系统,一块由学生处(校)、学生工作办(系)和学生班委会构成;另一块由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系团总支、班团支部构成。
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形势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1.生源特点带来的挑战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这一代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做事有主见,有极强的自尊心,但是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当大一部分90后大学生在父母呵护下长大,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最为关心的学校的住宿条件而不是教学师资力量,在这样的引导下,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90 后”大学生往往喜欢自我表现,但是有时分寸把握不好,就显得好胜张扬,他们充满激情、追求时尚、追求另类、强调个性的发展,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富于挑战性、冒险性。但是等真正对面临的问题时由于认识不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吃苦精神,往往就出现了承受挫折能力的普遍缺乏。因此,做好“90 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对于人们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在这样一个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交织的环境中,大学生由于积极广泛的参与到网络社会中,必然存在着现实与虚拟的双重角色的转换,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中感到茫然。这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校教育必然受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自此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以来,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都在发生急剧膨胀,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多大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就参与社会实践,或者是相关工作的实习。毕业生一方面在完成学业,一方面要面临用人单位的试用考察,这样的矛盾给高校的管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当前,我们高校的管理理念还在沿用传统的模式,要求学生服从组织,强调纪律性、服从性,忽视了学生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发展,在管理上还存在着领导决策,缺乏学生参与的现象。而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也都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设定了如班主任值班、学生的奖惩条例等相关管理制度,但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学生的问题。
2.学生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当前学生管理体制中,主要为了防止学生中出现不稳定思想和不轨行为,形成了层层管理,管理者与学生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多层管理模式容易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偏离,管理者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而学生对于学校的政策以及管理者的意图的错误解读,也将大大影响到管理效果。
3.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张,管理队伍的数量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真正热心教育事业的管理者,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是以热爱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而是把这项工作当做跳板,对于学生的管理事务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做。
三.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过多依靠制度,凭借单一手段对学生进行约束,而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多注意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出发点。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内在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自我意识和个性都日渐发展成熟。因此,在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在做学生工作时候,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感受。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进行自主管理。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做的是使各项制度严格而健全。各级之间形成管理的系统,相互配合,又责权明确,学生管理抓大放小,让学生会、社团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二)层次化管理与个性化管理
学生管理中,不能用一刀切的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面对同一年级中的不同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大一阶段是学生的习惯养成阶段,对他们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对于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在进入高年级以后,可以宽严相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管理。
(三)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建设
在学生管理中,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实施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因此,必须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学校应该重视这支队伍的培养,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建立班主任奖励机制,把更多具有能力和才干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学生工作的队伍中,壮大充实这支队伍的力量。
(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快速增长时期,各种矛盾冲突伴随着情绪波动而来。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过挫折体验。因此,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体验,如果不加以关注,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大学阶段,孤独、焦虑、冲动、易怒等情绪都有发生的可能,如果不及时引导,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状况。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注重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控制情绪、调节情绪。
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出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的制度平台,以及向配套的管理模式。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一切以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 袁秀珍:《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职业教育,第30期
- 李兵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 吴迅:《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3月,广西南宁
- 赵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 2005年第5期(总第41期)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