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但最終收到的效果却与案例的选择、规模及处理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在教学中筛选、处理和应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025-02
随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
由于案例教学采取以实践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所以更适合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尤其适合于该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原因在于:第一,该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是太强,以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对实践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是从实例中引出知识,又通过实例理解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可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高职高专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应以实践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案例教学恰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个关键是案例的选取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往往要选择一个综合性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中,然后将大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案例任务的完成,构成一个个案例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不仅学习课程知识,而且学会知识的运用方法,掌握动手实践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案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来自现实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
下面笔者拟从案例的选取、处理、分解及整合等方面加以阐述。
案例的选取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案例选取应注重以下特性。
典型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应该具有典型性,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
综合性案例要内涵丰富,其范围、内容要能覆盖教学目标所有的知识点,思维性强,通过案例的讲解即可完成整个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讲解。
客观性案例来自于实际的软件产品,应真实且技术水平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能为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趣味性选用枯燥乏味的、脱离学生实际应用的案例,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应不断选择新鲜、有趣的案例,以确保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
适度性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教师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所以,案例的难易要适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由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是太强,所以选择的案例不宜过大,也不宜过难,最好选取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尽快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剪裁性一个现成的案例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而是需要剪裁的,需要针对案例中业务过于复杂的、教学目标之外的及个别的编程内容进行知识补充,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
案例的处理
一般而言,来自企业一线的产品并不适合拿来直接用于教学,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裁剪处理。
首先,要剪掉过于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使之适合于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只选取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作为案例,但必须包括所有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围绕该部分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开发,可以使学生掌握绝大部分知识点,并提高其自信心。
其次,要将复杂、繁琐的业务过程精简化,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实用上。考虑到学生一开始只是学习知识,不需要介入真实的开发目标,所以应将真实的案例模块精简,比如将打印一个大型的报表精简为打印一个小型报表。
再次,要裁剪案例,将完成同一知识学习的不同应用模块分解开来,按照需要和规模,简单地做成实验或作业案例,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复杂的内容可以当作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时完成。这样,上课、上机及作业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例,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应将裁剪后的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将每一个小案例再经过处理,编排组织起来,成为每一次课的直接教学环节。
这样,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最初的一线案例可做课堂演示用。在开课之前,先将一线案例进行演示,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目的及自身可以掌握的技能。另外,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案例是做什么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基本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处理过的小案例,带着学生一步步完成知识学习和项目开发;实验室及课下,用裁剪过的类似案例再进一步实践,最后进行课程复习和总结时,再将每个案例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案例。课程结束做课程设计时,再还原一线案例的本来面貌。一门课程学下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
案例的分解与综合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要使一个企业案例成为教学用的小案例单元,需要将大案例分解、处理、排序,最后再整合还原。
垂直分解拿来一个实际的项目,要先进行垂直分解,也就是子案例、案例模块分解,如图1所示。
水平组合对分解后的模块,再水平组合出不同类型的案例,如图2所示。
内部细分将每一种案例类型及所属子案例再细分成一个个的案例任务,如将“打印”细分为打印报表、打印月报、打印单位月报等任务。
个案纯化对每一个案例任务要进行单纯化。由于将案例细分后各个案例任务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耦合性,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这时,需要进行“替代转化”。比如,前面的案例任务在显示用户基本信息时,还没学到数据访问,这时就要在程序中模拟从数据库中取出用户基本信息。
排序组合细分及纯化之后的案例任务是无序、凌乱的,要按照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编排,最后组织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案例还原学习、实践完每个单独案例任务后,学生可将其逐步组装起来,再在课程设计部分添加未完成的相关功能,最后还原出最初的企业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案例的发掘、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充满挑战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使一门课程的教学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世纲,谭晓林.案例教学基本特征初探[J].成人教育,2004,(9).
[2]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3]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方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
李建青(197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025-02
随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
由于案例教学采取以实践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所以更适合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尤其适合于该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原因在于:第一,该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是太强,以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对实践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是从实例中引出知识,又通过实例理解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可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高职高专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应以实践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案例教学恰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个关键是案例的选取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往往要选择一个综合性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中,然后将大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案例任务的完成,构成一个个案例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不仅学习课程知识,而且学会知识的运用方法,掌握动手实践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案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来自现实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
下面笔者拟从案例的选取、处理、分解及整合等方面加以阐述。
案例的选取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案例选取应注重以下特性。
典型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应该具有典型性,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
综合性案例要内涵丰富,其范围、内容要能覆盖教学目标所有的知识点,思维性强,通过案例的讲解即可完成整个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讲解。
客观性案例来自于实际的软件产品,应真实且技术水平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能为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趣味性选用枯燥乏味的、脱离学生实际应用的案例,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应不断选择新鲜、有趣的案例,以确保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
适度性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教师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所以,案例的难易要适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由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是太强,所以选择的案例不宜过大,也不宜过难,最好选取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尽快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剪裁性一个现成的案例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而是需要剪裁的,需要针对案例中业务过于复杂的、教学目标之外的及个别的编程内容进行知识补充,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
案例的处理
一般而言,来自企业一线的产品并不适合拿来直接用于教学,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裁剪处理。
首先,要剪掉过于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使之适合于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只选取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作为案例,但必须包括所有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围绕该部分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开发,可以使学生掌握绝大部分知识点,并提高其自信心。
其次,要将复杂、繁琐的业务过程精简化,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实用上。考虑到学生一开始只是学习知识,不需要介入真实的开发目标,所以应将真实的案例模块精简,比如将打印一个大型的报表精简为打印一个小型报表。
再次,要裁剪案例,将完成同一知识学习的不同应用模块分解开来,按照需要和规模,简单地做成实验或作业案例,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复杂的内容可以当作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时完成。这样,上课、上机及作业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例,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应将裁剪后的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小案例,将每一个小案例再经过处理,编排组织起来,成为每一次课的直接教学环节。
这样,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最初的一线案例可做课堂演示用。在开课之前,先将一线案例进行演示,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目的及自身可以掌握的技能。另外,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案例是做什么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基本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处理过的小案例,带着学生一步步完成知识学习和项目开发;实验室及课下,用裁剪过的类似案例再进一步实践,最后进行课程复习和总结时,再将每个案例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案例。课程结束做课程设计时,再还原一线案例的本来面貌。一门课程学下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
案例的分解与综合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要使一个企业案例成为教学用的小案例单元,需要将大案例分解、处理、排序,最后再整合还原。
垂直分解拿来一个实际的项目,要先进行垂直分解,也就是子案例、案例模块分解,如图1所示。
水平组合对分解后的模块,再水平组合出不同类型的案例,如图2所示。
内部细分将每一种案例类型及所属子案例再细分成一个个的案例任务,如将“打印”细分为打印报表、打印月报、打印单位月报等任务。
个案纯化对每一个案例任务要进行单纯化。由于将案例细分后各个案例任务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耦合性,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这时,需要进行“替代转化”。比如,前面的案例任务在显示用户基本信息时,还没学到数据访问,这时就要在程序中模拟从数据库中取出用户基本信息。
排序组合细分及纯化之后的案例任务是无序、凌乱的,要按照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编排,最后组织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案例还原学习、实践完每个单独案例任务后,学生可将其逐步组装起来,再在课程设计部分添加未完成的相关功能,最后还原出最初的企业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案例的发掘、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充满挑战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使一门课程的教学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世纲,谭晓林.案例教学基本特征初探[J].成人教育,2004,(9).
[2]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3]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方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
李建青(197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