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即教学方法不当,对口语课的认识不深刻;指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即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运用背诵、模仿等方式为下一步开口说英语作铺垫;开展多层次、多样性的口语活动。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64-01
1 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过去乃至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公共英语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造就了一大批读写比较好但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英语学习者。许多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其口语能力仅限于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或复述课文,远不能满足日常交际及工作需求。造成大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方法不当
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运用环节。因为口语表达的训练最费时间,他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尽可能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多做练习巩固知识。个别教师为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时干脆用中文讲课。这样一来,整个语言环境缺少应有的氛围。还有一些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最初想要表达的欲望,在长期的忽视中冷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热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纠错方式不当,打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起到了不好的效果。
1.2 对口语课的认识不深刻
口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锻炼口语,全面提高口语水平,但目前有部分学生对口语课的目的和内容及形式仍存在误区。因中学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在以交际为方式及主要目的的口语课上,他们的学习方式仍较被动。有的学生希望能在口语课上多听,尤其是多听外教说英语;有的学生希望能在口语课上多读。还有不少学生对口语课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口语课枯燥无味,没什么气氛;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口语课只是少数人的舞台;有的学生认为他们通过上口语课其口语水平没多大提高;有的同学不愿意听别的同学发言;认为听别人发言会影响他们的口语提高并浪费时间;有的同学认为口语老师根本不能帮助提高他们口语;有的学生希望在口语课上多些娱乐节目;只要令他们开心就够了。
2 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我认为,口语课应该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引导,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活动,增强实际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最理想是能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背景和氛围,从而较好让学生完成预定的练习目标。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都有教好和学好的愿望,但课堂气氛难于活跃起来。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其一,对课堂交际认识不够,总是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置身于所学内容之外,说的也是“别人”的话,行为与语言脱节,难以奏效。其二,学生愿讲,教师愿组织,但由于学生对情景不够熟悉,不知怎样自然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将每次课分两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看录相,使他们熟悉交际环境,其次是听录音,叫学生不看课本,先确定难点,然后再打开课本,我就课文中的对话作一些解释,同时提醒他们其中所用语言的表达特点。例如打电话时问:“你是谁?”英语不能用:“Who are you?”而是用“Who is speaking ?”/“Who’s that?”/“Who is calling?”回答:“我是吉姆·布朗。”英语不能说:“I’m Jim Brown.”而是说:“This is jim Brown(speaking).”又如,英语见面时问候语“您好!”有两种。其一:初人见面正式问候用“How do you do?”回答也是用“How do you do?”其二:熟人之间较随便的问候用“How are you?”回答不能用“How are you?”而是用“Fine,thank you.”/“Very well,thanks.”解释完后,才让学生进行操练,直到熟悉教材和每个情景的细节。这就为下一步操作作准备。
2.2 运用背诵、模仿等方式为下一步开口说英语作铺垫
学生在初讲英语时,都表现得较腼腆,究其原因,我觉得部分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能力缺乏自信,怕张嘴就出错,故索性沉默不语。对此,我并不急于强迫他们开口,而是要求他们多背诵口语教材中的那些非常有实用性的情景对话和日常用语,让他们能够对一些日常表达脱口而出,从而不再把英语口语视为“雷区”,望而却步。背诵的同时也可采取模仿的方式。我把学生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让他们依照书上的原文,尽量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类似的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显然自信心倍增。上口语课由原来的害怕被点名变成主动发言,语言也由简单的背诵、模仿变为灵活运用。所以我认为背诵、模仿能够为下一步真正意义上的“说英语”做一个较好的过渡。
2.3 开展多层次、多样性的口语活动
学生做好了以上两项前期工作后,便初步具备了口语交际能力。这时,老师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锻炼口语的语方环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形式上也不能拘泥于一种,要尽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有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我会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口语,或是让他们做事先稍有准备的值日,也可以老师先讲一些短小、幽默的故事,然后叫学生复述内容。而对于较高层次,则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讨论话题,让他们各抒己见。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老师一定得精心选择令他们感兴趣、有话可说的题材,不然整个课堂就会变成死水一潭,不但没起到预期效果,还浪费了宝贵时间。一次,我针对校园当前实际,要学生讨论对于“Study,Social Activities and love”三者的看法及如何处理其间的关系。大概他们平日对这个问题早有思索,很快就形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反应之热烈是我所始料不及的。此外,我有时也叫学生“编故事”。通常,我会先给他们一个开头句,例如“I never expect-ed that such athing wouid have happened to me”,然后让全班同学依次每人说一句话,随意性地编造出一段故事来,最后,故事往往编得稀奇古怪、面目全非,但大家一笑之余,也多了一次锻炼。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64-01
1 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过去乃至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公共英语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造就了一大批读写比较好但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英语学习者。许多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其口语能力仅限于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或复述课文,远不能满足日常交际及工作需求。造成大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方法不当
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运用环节。因为口语表达的训练最费时间,他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尽可能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多做练习巩固知识。个别教师为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时干脆用中文讲课。这样一来,整个语言环境缺少应有的氛围。还有一些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最初想要表达的欲望,在长期的忽视中冷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热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纠错方式不当,打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起到了不好的效果。
1.2 对口语课的认识不深刻
口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锻炼口语,全面提高口语水平,但目前有部分学生对口语课的目的和内容及形式仍存在误区。因中学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在以交际为方式及主要目的的口语课上,他们的学习方式仍较被动。有的学生希望能在口语课上多听,尤其是多听外教说英语;有的学生希望能在口语课上多读。还有不少学生对口语课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口语课枯燥无味,没什么气氛;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口语课只是少数人的舞台;有的学生认为他们通过上口语课其口语水平没多大提高;有的同学不愿意听别的同学发言;认为听别人发言会影响他们的口语提高并浪费时间;有的同学认为口语老师根本不能帮助提高他们口语;有的学生希望在口语课上多些娱乐节目;只要令他们开心就够了。
2 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我认为,口语课应该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引导,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活动,增强实际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最理想是能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背景和氛围,从而较好让学生完成预定的练习目标。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都有教好和学好的愿望,但课堂气氛难于活跃起来。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其一,对课堂交际认识不够,总是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置身于所学内容之外,说的也是“别人”的话,行为与语言脱节,难以奏效。其二,学生愿讲,教师愿组织,但由于学生对情景不够熟悉,不知怎样自然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将每次课分两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看录相,使他们熟悉交际环境,其次是听录音,叫学生不看课本,先确定难点,然后再打开课本,我就课文中的对话作一些解释,同时提醒他们其中所用语言的表达特点。例如打电话时问:“你是谁?”英语不能用:“Who are you?”而是用“Who is speaking ?”/“Who’s that?”/“Who is calling?”回答:“我是吉姆·布朗。”英语不能说:“I’m Jim Brown.”而是说:“This is jim Brown(speaking).”又如,英语见面时问候语“您好!”有两种。其一:初人见面正式问候用“How do you do?”回答也是用“How do you do?”其二:熟人之间较随便的问候用“How are you?”回答不能用“How are you?”而是用“Fine,thank you.”/“Very well,thanks.”解释完后,才让学生进行操练,直到熟悉教材和每个情景的细节。这就为下一步操作作准备。
2.2 运用背诵、模仿等方式为下一步开口说英语作铺垫
学生在初讲英语时,都表现得较腼腆,究其原因,我觉得部分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能力缺乏自信,怕张嘴就出错,故索性沉默不语。对此,我并不急于强迫他们开口,而是要求他们多背诵口语教材中的那些非常有实用性的情景对话和日常用语,让他们能够对一些日常表达脱口而出,从而不再把英语口语视为“雷区”,望而却步。背诵的同时也可采取模仿的方式。我把学生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让他们依照书上的原文,尽量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类似的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显然自信心倍增。上口语课由原来的害怕被点名变成主动发言,语言也由简单的背诵、模仿变为灵活运用。所以我认为背诵、模仿能够为下一步真正意义上的“说英语”做一个较好的过渡。
2.3 开展多层次、多样性的口语活动
学生做好了以上两项前期工作后,便初步具备了口语交际能力。这时,老师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锻炼口语的语方环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形式上也不能拘泥于一种,要尽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有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我会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口语,或是让他们做事先稍有准备的值日,也可以老师先讲一些短小、幽默的故事,然后叫学生复述内容。而对于较高层次,则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讨论话题,让他们各抒己见。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老师一定得精心选择令他们感兴趣、有话可说的题材,不然整个课堂就会变成死水一潭,不但没起到预期效果,还浪费了宝贵时间。一次,我针对校园当前实际,要学生讨论对于“Study,Social Activities and love”三者的看法及如何处理其间的关系。大概他们平日对这个问题早有思索,很快就形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反应之热烈是我所始料不及的。此外,我有时也叫学生“编故事”。通常,我会先给他们一个开头句,例如“I never expect-ed that such athing wouid have happened to me”,然后让全班同学依次每人说一句话,随意性地编造出一段故事来,最后,故事往往编得稀奇古怪、面目全非,但大家一笑之余,也多了一次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