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累及青壮年人群,高复发、高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相关,需要早诊断及长期预防复发治疗.随着我国《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版)的颁布,NMOSD的正确诊疗率显著提高.2020年发布了基于住院登记信息的流行病学数据;同时国际上完成了多项针对AQP4-IgG阳性NMOSD的RCT研究,均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累及青壮年人群,高复发、高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相关,需要早诊断及长期预防复发治疗.随着我国《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版)的颁布,NMOSD的正确诊疗率显著提高.2020年发布了基于住院登记信息的流行病学数据;同时国际上完成了多项针对AQP4-IgG阳性NMOSD的RCT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一些新型作用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申请,已经或即将获批上市;NMOSD治疗迎来了高效、高循证医学证据治疗的时代.基于对流行病学及新药物循证数据的更新以及MOG-IgG相关疾病(MOG-IgG associated disorders)的定义分类,完善疾病管理,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对NMOSD指南进行了改版更新.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认知功能障碍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两大类,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主要的类型.2020年Lancet Public Health报告显示我国目前AD患者约983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万,并且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这一数字还将加速增长.尽管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有所提高,认为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体内的异常聚集导致神经元大量损伤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AD
目的 分析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认知障碍门诊就诊并随访的DLB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按就诊前1年内是否有跌倒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DLB患者,其中男91例(49.2%)、女94例(50.8%),平均年龄(72.04±8.12)岁.DLB患者就诊前1年内出现跌倒的比例为27.0%(5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综合征,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近些年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我们对VCI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认识逐渐深入,同时也为VCI的早期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本文对VCI及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特别是脑小血管病以及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磁图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有助于临床对VC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睡眠障碍不仅是A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而且也是AD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包括失眠、日间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及日落综合征等.睡眠障碍与AD之间似乎存在双向关系,其机制与AD脑内病理蛋白沉积、昼夜节律紊乱、神经递质系统失衡等有关.目前AD尚无有效干预靶点,而睡眠障碍作为AD的可控危险因素,早期、正确的治疗睡眠障碍有助于延缓AD的疾病进
随着全球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提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患病率快速增长,其中以年龄相关性CSVD最常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经济负担.现有研究显示,C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提示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着对CSV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CSVD防治策略进行了广泛探索.本文对近年来年龄相关性CSVD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