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78年,在河南临汝发现的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彩绘陶瓮”成为在器物上绘制再现性图像的最早佐证.在此之前的2000年,陶工只是在器物上绘制出不同形态的装饰图案.这种再现性图案在器物上的出现,表达了人们主观创作意识的生发,进而在其后的各种陶器、漆器、瓷器等器物上开始了不同空间关系的不断的分裂和重叠.在拥有三维空间器物的体面上重叠另一个三维空间美学关系,这种重叠三维空间的构造加之当代艺术创作者笔墨技巧的介入,让当代绘瓷艺术展现了一种新的审美空间意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在河南临汝发现的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彩绘陶瓮”成为在器物上绘制再现性图像的最早佐证.在此之前的2000年,陶工只是在器物上绘制出不同形态的装饰图案.这种再现性图案在器物上的出现,表达了人们主观创作意识的生发,进而在其后的各种陶器、漆器、瓷器等器物上开始了不同空间关系的不断的分裂和重叠.在拥有三维空间器物的体面上重叠另一个三维空间美学关系,这种重叠三维空间的构造加之当代艺术创作者笔墨技巧的介入,让当代绘瓷艺术展现了一种新的审美空间意趣.
其他文献
韩天雍教授出生于沈阳的书香世家,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的日语专业,语言的不同对韩师来说并不是障碍.在《日本书道史》的开篇,韩师通过查阅《日本本纪》等相关史料,明确考证出了日本的文字源于百济人王仁传来的《论语》,纠正了日本学者认为始于《千字文》传入的误论.了解了日本书道的溯源,对于真正梳理日本书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窄阔长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汉,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项穆《书法雅言》)rn在以儒家文艺观主宰的书法史潮流中,始终将人生的格调与艺术做等量齐观,事实上,也一直将二者看成是事情的表里,即心与手.这里项穆关于书法学习的“三戒”正是为习书过程的基本三要素.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rn颜真卿存世书迹较多,然多为楷书,行草较少,且多刻帖,《祭侄稿》和《争座位帖》是其行草书的主要代表.项穆《书法雅言》曰: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道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固出欧、李辈也.其中《祭侄稿》最负盛名,是书法美与人格美高度融合的最杰出典范,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明代书画家徐渭在《画竹》道:“万物贵取影,写竹更怡然,秾阴不通鸟,碧浪自翻天,戛戛俱鸣石,迷迷别有烟,只须文与可,把笔取神传.”在南宋夏圭《山水卷》上题跋曰:“观夏圭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但两接处,墨与景具不交,必有遗矣,惜哉!云护蛟龙,支骨必间断,亦在意会而已.”在《书八渊明卷后》道:“卷中貌凡八人,而八貌一,如取诸影,僮仆策杖,亦靡不历历可相印,其不苟如此,可以想见其人矣.”在《瀛州图》题曰:“画史一人阎立本,笔底不讹笑与哂,窄袖长袍十八人,面面相看灯捉影.”此四段画论都提到了“影”,巧物贵
宗白华曾以西方近代哲学“生命情调”与“宇宙意识”来表达他对魏晋风度的赞美,认为生命情调与宇宙意识只有在表现出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晋人那里才得以体现.“这种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可以说,它构成令后世艳羡、神往不已的魏晋风度精神体系的核心.
一、 “印宗秦汉”与篆书学习rn这两年,应某出版社之邀,为《书法篆刻讲座》系列丛书撰写《篆书八讲》一册.因为写篆书,少不了对篆书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包括汉以前和唐以后两大部分.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自汉字起源,直至汉代篆隶交接,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文字历史,都是“篆书”史,从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列国文字(这些统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篆书——“小篆”,直到汉代渐渐篆隶融合,最后被淘汰出实用文字范畴,而在其他领域沿用.
《万语千言》是郭全忠于1979年创作的一幅水墨人物画,该画作以周恩来总理1973年回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内容,以较为写实的乡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描绘了总理与老区百姓的深挚情怀(注1].是年,该画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无独有偶,中国画家周思聪也于当年创作了以邢台地震为题材的《人民和总理》一作.这两件作品均以“苦涩的真挚”的艺术表现一反“文革”时期“三突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模式,成为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笔为主导,墨随笔出.在浑然交织间,抒发情绪,表现物象,营造意境.“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rn笔与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混合体.从字面上看,笔墨只是笔和墨的组合,是水墨画创作最基本的工具材料.可历经千百年繁衍、积淀和延伸,笔墨的内涵特质被赋予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寓意,成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核心.笼天地于墨内,挫万物于笔端——笔墨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是写意画的灵魂,是千百年来水墨道中人为之魂牵梦绕的话题,也是中国水墨画生生不息、高标立异于世界艺术
今年是先君悲鸿公诞辰125周年,《徐悲鸿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付梓面世体现了对这位中国近现代美术先驱研究的深入,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rn《全集》除了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品之外,还收入了民间的收藏,特别是这些年多次拍卖会上出现的拍品,例如,在数年前接连打破中国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引起国际关注与报道的《愚公移山》《奴隶与狮》《放下你的鞭子》.
对于自然生命、造化万物的表现,本是美术创作最为原初和素朴的目的.动物花卉题材在20世纪中国伟大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艺术创作中,无疑占据着重要而特别的位置.这不仅源于在求“真”求“美”的艺术意志影响下,他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寻求“惟妙惟肖”的形神表达,更根植于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个体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家国民族命运沉浮的自觉契合,同时也为畜兽花鸟画科这一看起来外在于人际社会、相对“出世”的传统母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平添了新的时代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