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曾一再中断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历来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定于1840年。按照这种见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且具有突发性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曾一再中断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历来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定于1840年。按照这种见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且具有突发性质。
其他文献
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应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1)社会各行为主体,即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业、个人各自权利、义务均有明确的划定,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能得合理、充分的发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12月7日下午,201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聘任仪式暨师生座谈会在明德新闻楼208会议室举行。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宋远方教授、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办公室马胜利主任、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周勇副教授出席会议。新闻学院研究生导师、201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主持。
12月10日上午,新闻学院2011年度夏普奖学金颁奖会在明德新闻楼611会议室举行,夏普公司大中华区CEO、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菅野信行,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外部部长西冈一人,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企划室课长郭赤恒,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党委副书记胡百精出席颁奖仪式。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百精主持了本次颁奖会。
清末收回路权运动不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话语”事件。《申报》在建构“话语”的过程,于运动之初以内政问题转移排外矛盾,在随后的外债报道中取经济问题政治化之思维方式,对于运动中所涉及的省籍问题,则注意到其负面性,主张超越省籍观念,并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完成从立宪到革命的转变。《申报》以其个体经验为民族主义话语赋予复杂而多元的内涵,成为报刊动员民众的重要机制。此建构过程展示出清末报刊话语生成及演变的复杂的政治社会脉络,但其合理性需进一步反思。
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工业社会的历史过渡,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又曲折的价值观念的变革。“五四”时代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时期,它以百家争鸣的文化革命形式提供了新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运动的产物,对“五四”价值观念作出了特定的选择。7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返顾这一历程,为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价值迷失的困惑,必然会对“五四”理想作一次新的选择。这种历史的回旋表明,“五四”理想至今仍然是可供社会选择的一种价值理论。
对中国传统文化总体性的反思,肇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空前深刻的社会与文化的大变动。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她的知识分子,就始终受到这个问题的缠绕。
中国封建主义崇尚皇权,皇权至上,故而可称皇权主义。中国皇权主义的主要特征有:第一,普天之下,为皇帝一人之治;集中于皇帝的最高权力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世代相袭。第二,以皇帝为顶点形成一个权力金字塔:皇帝,皇室贵族,宦官、中央及地方官员,吏员,一层套一层,对上服从对下专制。第三,皇权的威力不受限制,可以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法自君出”,皇帝的谕旨即法,而皇帝本人从不受法律制约,皇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大多发端于直接的经济或政治压力,因此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往往缺乏自觉的理论意识,较多地表现出经验的机智。这在改革初期尚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缺乏理论指导日益成为改革实践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诚然,改革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自觉的理论追求,这种再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局部的层次上。局部的认识固然自有其价值,然而它终究无法在总体上解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
上海是我国沿海最大的城市,具有世界港口大城市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点。如何充分认识上海大城市的特点,建构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是深化改革,实现整个上海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现实和未来的许多问号,待人探索,引人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