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竹乡生活:曾伟人
他闲居在竹林环绕的竹乡里,一直在试图告诉世人,竹子有多美好。
古往今来,多少雅士逸者情寄幽篁里。竹溪六君子,竹林七贤,王维、苏东坡、郑板桥……真的是不胜枚举。
在美丽的竹乡浙江安吉,也藏着一位竹语者,姓曾,名伟人。他终日以竹为伴、以竹造美。记者到访的那个傍晚,他正独坐幽篁里,享丝竹之乐。他用自己制作的竹管琴,奏出飘飘仙乐,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意境。
除了这支竹管琴出自他手,他还设计制作了一整套的竹乐器。来到他的竹语者设计工作室,看到各种不可思议的乐器。农家用来晾晒蔬果的筲箕、用来挑选谷物的簸箕、用来蒸包子的蒸笼……都出现在了乐器架上。“在安吉的各个活动中,这些竹乐器都会亮相,每次都惊艳四座。”曾伟人一边向我演示,一边介绍道。这些乐器将大自然里的虫鸣、鸟语、风声、雨滴声……模拟得惟妙惟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对音乐的这段描写立刻在我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设计制作与玩竹乐器只是曾伟人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他的主业是做竹装潢。大学念的船舶设计,毕业后在外地干了几年船舶制造,因怀念家乡安吉的山水竹林,选择了回归,跨行搞装饰设计。“回家之初在一个政府部门下属的装饰公司里做设计师,感觉束缚太多,就跳出来自己干,因为我想只做与竹有关的设计。”
生在竹乡、长在竹乡的曾伟人对竹子的亲近眷恋是骨子里的。他心里面一直有一个向往,把家乡的竹子搬到都市人的生活中,让充满逸趣与自然之美的绿竹去浸润滋养都市人荒芜疲态的心灵。
晚饭时,记者就真切感受到融入生活中的竹子,所带给人的惬意的审美享受。曾伟人带我去一家土菜饭店用餐。走进竹风习习的饭店,心情一下子就怡然起来。竹竿围合,虚实相间,不失通透,而又富有韵律感;竹片贴墙,错落有致,自成可品味的画面;竹丝编织的花篮、花瓶等摆件,点缀其间,静静诉说着竹艺之美。大堂中庭,细水浅吟,一节一节竹筒里留出潺潺流水,而我们选择坐在窗边的竹秋千上用餐,轻轻摇曳,笋香扑鼻。
这家饭店就是曾伟人早期的一个作品,他告诉记者,店老板起初很是怀疑,特别是不想做大堂中庭的景观设计。“不搞这个,就可以多摆好几桌了。”饭店老板曾这样对曾伟人说。但开张不到一个月,他就打电话来表示感谢了。
“把竹子用于室内装潢,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竹子受虫蛀、发霉等问题。”我们一边吃着各种口味的嫩笋,一边聊起竹装潢中的细节问题。“传统的做法就是用火烤。‘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里的‘汗青’就是指的是竹子的汗,用火把汗烤出来,竹子就不长虫了。古代的竹简都是这么做出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不就是写在竹简上的,千年都没被虫蛀。近年来,研究出的一些化学处理方法,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聊上竹子,曾伟人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室内竹装潢被他做得风生水起,用竹子做的室外景观项目也很多。安吉政府在筹建竹博园的时候,负责人上门找到他,请他设计一只竹凤凰摆在竹博园的入口处。曾伟人没有立即着手设计,而是跑到竹林里闲游了几日。那天,他从竹林匆匆回来,一到工作室就赶紧找纸画图,不一会儿,一只竹凤凰跃然纸上。他说,他在竹林小憩的时候,梦到了一只有着绮丽尾巴的凤凰。
学船舶设计出身的曾伟人对于结构力学颇有研究,这自然有助于他用竹子制作大型的景观作品。20天之后,一个长11米、高4.5米的巨型凤凰翘着7米高的华美凤尾,闪耀亮相于安吉竹博园。后来,他又让另一只竹凤凰“飞”进了上海的古猗园,每个看见竹凤凰的人都为之倾倒。
除了做了一个工作室网站,曾伟人没有再做任何的推广。但是,慕名前来的人却络绎不绝,有国内各大美院的教授和学生,甚至还有国外的著名设计师。他们拿着自己的设计稿,前来请曾伟人帮他们完成设计。
在艺术家邱志杰的“破冰”展上,那些我们熟悉的竹制品好似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般,成了一组具有富有象征主义意味的艺术符号。竹椅、竹凳、竹笼……与地上的竹席融为一体,这些都是曾伟人与他的团队一气呵成整体编制出来的。
在帮助艺术家、设计师完成他们的作品时,曾伟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竹子的魅力与无限可能的表现力。他说:“我闲居在竹林环绕的竹乡里,却一直在告诉世人,竹子有多美好。”
他闲居在竹林环绕的竹乡里,一直在试图告诉世人,竹子有多美好。
古往今来,多少雅士逸者情寄幽篁里。竹溪六君子,竹林七贤,王维、苏东坡、郑板桥……真的是不胜枚举。
在美丽的竹乡浙江安吉,也藏着一位竹语者,姓曾,名伟人。他终日以竹为伴、以竹造美。记者到访的那个傍晚,他正独坐幽篁里,享丝竹之乐。他用自己制作的竹管琴,奏出飘飘仙乐,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意境。
除了这支竹管琴出自他手,他还设计制作了一整套的竹乐器。来到他的竹语者设计工作室,看到各种不可思议的乐器。农家用来晾晒蔬果的筲箕、用来挑选谷物的簸箕、用来蒸包子的蒸笼……都出现在了乐器架上。“在安吉的各个活动中,这些竹乐器都会亮相,每次都惊艳四座。”曾伟人一边向我演示,一边介绍道。这些乐器将大自然里的虫鸣、鸟语、风声、雨滴声……模拟得惟妙惟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对音乐的这段描写立刻在我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设计制作与玩竹乐器只是曾伟人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他的主业是做竹装潢。大学念的船舶设计,毕业后在外地干了几年船舶制造,因怀念家乡安吉的山水竹林,选择了回归,跨行搞装饰设计。“回家之初在一个政府部门下属的装饰公司里做设计师,感觉束缚太多,就跳出来自己干,因为我想只做与竹有关的设计。”
生在竹乡、长在竹乡的曾伟人对竹子的亲近眷恋是骨子里的。他心里面一直有一个向往,把家乡的竹子搬到都市人的生活中,让充满逸趣与自然之美的绿竹去浸润滋养都市人荒芜疲态的心灵。
晚饭时,记者就真切感受到融入生活中的竹子,所带给人的惬意的审美享受。曾伟人带我去一家土菜饭店用餐。走进竹风习习的饭店,心情一下子就怡然起来。竹竿围合,虚实相间,不失通透,而又富有韵律感;竹片贴墙,错落有致,自成可品味的画面;竹丝编织的花篮、花瓶等摆件,点缀其间,静静诉说着竹艺之美。大堂中庭,细水浅吟,一节一节竹筒里留出潺潺流水,而我们选择坐在窗边的竹秋千上用餐,轻轻摇曳,笋香扑鼻。
这家饭店就是曾伟人早期的一个作品,他告诉记者,店老板起初很是怀疑,特别是不想做大堂中庭的景观设计。“不搞这个,就可以多摆好几桌了。”饭店老板曾这样对曾伟人说。但开张不到一个月,他就打电话来表示感谢了。
“把竹子用于室内装潢,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竹子受虫蛀、发霉等问题。”我们一边吃着各种口味的嫩笋,一边聊起竹装潢中的细节问题。“传统的做法就是用火烤。‘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里的‘汗青’就是指的是竹子的汗,用火把汗烤出来,竹子就不长虫了。古代的竹简都是这么做出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不就是写在竹简上的,千年都没被虫蛀。近年来,研究出的一些化学处理方法,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聊上竹子,曾伟人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室内竹装潢被他做得风生水起,用竹子做的室外景观项目也很多。安吉政府在筹建竹博园的时候,负责人上门找到他,请他设计一只竹凤凰摆在竹博园的入口处。曾伟人没有立即着手设计,而是跑到竹林里闲游了几日。那天,他从竹林匆匆回来,一到工作室就赶紧找纸画图,不一会儿,一只竹凤凰跃然纸上。他说,他在竹林小憩的时候,梦到了一只有着绮丽尾巴的凤凰。
学船舶设计出身的曾伟人对于结构力学颇有研究,这自然有助于他用竹子制作大型的景观作品。20天之后,一个长11米、高4.5米的巨型凤凰翘着7米高的华美凤尾,闪耀亮相于安吉竹博园。后来,他又让另一只竹凤凰“飞”进了上海的古猗园,每个看见竹凤凰的人都为之倾倒。
除了做了一个工作室网站,曾伟人没有再做任何的推广。但是,慕名前来的人却络绎不绝,有国内各大美院的教授和学生,甚至还有国外的著名设计师。他们拿着自己的设计稿,前来请曾伟人帮他们完成设计。
在艺术家邱志杰的“破冰”展上,那些我们熟悉的竹制品好似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般,成了一组具有富有象征主义意味的艺术符号。竹椅、竹凳、竹笼……与地上的竹席融为一体,这些都是曾伟人与他的团队一气呵成整体编制出来的。
在帮助艺术家、设计师完成他们的作品时,曾伟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竹子的魅力与无限可能的表现力。他说:“我闲居在竹林环绕的竹乡里,却一直在告诉世人,竹子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