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009至2016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分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收集2009至2016年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腹水培养病原菌阳性SBP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腹水培养、病原菌鉴定和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2年为一个时段,分析腹水分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 107例,男性816例,平均年龄(54±10)岁;女性291例,平均年龄(57±13)岁;腹水培养细菌阳性患者1 042例(94.1%),真菌阳性患者65例(5.9%);原发疾病为终末期肝病者920例(83.11%),胆道疾病者113例(10.21%),其他疾病者74例(6.68%)。共分离鉴定出1 44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G-)菌637株(44.2%);革兰阳性(G+)菌739株(51.3%);真菌65株(4.5%)。2009至2016年SBP患者腹水分离病原菌中,居G-菌前4位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3株(14.8%)]、肺炎克雷伯菌[146株(10.1%)]、铜绿假单胞菌[52株(3.6%)]和阴沟肠杆菌[38株(2.6%)];居G+菌前4位者依次为屎肠球菌[176株(12.2%)]、表皮葡萄球菌[132株(9.1%)]、溶血葡萄球菌[130株(9.0%)]和粪肠球菌[75株(5.2%)];居真菌前2位者为白色念珠菌[36株(2.5%)]和光滑念珠菌[12株(0.8%)]。SBP患者腹水病原菌中G-菌构成比2015—2016年明显下降,与2009—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 (73/148)比39.4%(196/498),P=0.031 ];真菌构成比2015—2016年明显上升,与2009—2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32/498)比2.0%(3/148),P=0.038];不同时段G+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明显高于2009—2010年[57.4%(35/61)比32%(8/25),P=0.033],同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也显著上升(P=0.026,P=0.025)。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G+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2009至2016年北京佑安医院住院SBP患者腹水病原菌分布呈现G-菌减少、真菌增加趋势。SBP致病菌主要为耐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