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反(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来源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借助X线头影测量,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反前后牙、面可能的改变,并阐明其矫治机制.方法:选择轻度或中度骨性反患者20例,采用0.56mm×0.71mm的标准方丝弓托槽完成矫治,矫治前后分别摄定位侧位片.结果:矫治后上中切牙水平前移(3.72±0.80)mm,压低(2.89±0.28)mm;下中切牙水平后移(1.31±0.41)mm,伸长(2.10±0.25)mm;上第一磨牙水平前移(1.31±1.20)mm,伸长(0.98±0.19)mm;下第一磨牙水平后移(2.53±1.40)mm,伸长(1.10±0.63)mm;SNA增大(0.68±0.23)°,SNB减少(1.83±0.52)°,FMA增大(1.50±0.23)°,下唇珠突距减少(3.19±0.84)mm,(OP-MP增大(7.40±0.50)°.结论:该技术矫治骨性反的机制主要为牙-牙槽的掩饰作用且伴有少量上颌基骨的前移;在平面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获得下磨牙的直立和后移.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解运动后营养物质的补充对躯体性疲劳消除的作用。方法:36名400m跑女子运动员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后30min实验组服用英国产葡萄适(Lucozade),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受者T、B淋巴细胞及红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关系。方法:测定41例肾移植受者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C3bRR)。结果:T淋巴细胞增殖
利用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所获取的各目标的角度及其红外光谱辐射功率和信息,通过对红外光谱辅射功率和的相关处理,运用选优的JPDA(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与IMM(交互多模
为了探讨肾实质肿瘤发病状况的变化 ,对 1970~ 1997年底 2 30例肾实质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2 30例均为肾实质肿瘤 ,年龄 13~ 75岁 ,平均 5 1岁。主要根
期刊
研究了凹凸棒及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CA A)对某些易中毒药物的吸附性能.经对氯丙嗪、奎尼丁、安定、苯巴比妥的测试,结果表明 :凹凸棒对某些阳离子药物具较强吸附.凹凸棒吸附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一种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TPE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在11%~59%,严重不良反应约占4.5[1]%.笔者观察到1例TPE术后严重不良反应的,经积极抢救成功,报道如
由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的,用钛酸丁酯引发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ε-己内酯PCL,经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及植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微量有机溶剂的存在对
目的为探索尿D-氨基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克隆的IgG片段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系统测定尿D-氨基酸的含量.检测了21例正常人和44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尿DAO浓度
目的:研究长期运动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I和复合物Ⅳ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C57BL/6J雄性小鼠跑转笼为运动方式,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
将耐药谱截然不同的3种耐药基因(mdr1, mgmt, dhfr)两两组合, 以逆转录病毒介导在人脐血CD34+细胞中表达, 增强了细胞对相应两种不同类型化疗药物的抗性, 使造血细胞受到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