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圈视角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缺失点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高度进步的大背景下,众多城市的基础建设已经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是未来城乡规划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满足居民对生活圈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出行成本,实现生活服务设施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通过研究当地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以及自身出行特征,进行小城镇生活圈模式研究,并通过POI数据的获取和GIS分析识别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和GIS分析得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增补的区域.
其他文献
伴随着村落经济水平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人口比例失衡的加剧、新的生产生活模式的介入,传统村落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村民当下的需求.对鲁东南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对传统村落中村民的行为活动和公共活动空间类型进行分类,对于村落中公共活动空间的发展模式以及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探讨,并对于传统村落中的空间需求进行总结.在此研究基础上,对于空间的体系以及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并做出相应的更新规划.将极大程度丰富鲁东南地区村落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休憩质量以及填充了村落中适老化设施的空白
2020年新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展览面临停办或有限制的开展,故许多国内外高校开设了高校线上毕业展.文章研究了塔大城乡规划专业作品展览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结合校园展览不足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建立适于本校的线上展览体系,运用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微信小程序等技术,以塔大城乡规划专业为主提出一种校园VR线上展览运行模式.该模式的探索为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设计类学科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泉州市是福建省山体数量最多、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同时也是经济最发达、开发强度最高的城市,空间向上、加密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何从总体层面确定高度、强度,彰显城市魅力,又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态格局分析,协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确定总建筑容量;通过“山水—文化—城市”格局和特征的梳理分析,总结历史文化展示格局,将山水价值进行分级,确定总体层面应管控的要点;基于气象条件分析,确定通风廊道以及气象敏感地区;依据山水文化核心管控空间,建立视线廊道,明确高度敏感性空间.最终确定环湾地区的高度、强度区划
在存量更新及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对老城区社区中的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旨在提升居民辛福感,为弱势群体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文章以青岛市老城区中的陵县路社区为例,通过对居民的访谈及调研,总结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在条件受限的老城区,对社区室外公共空间全龄友好的更新策略.旨在为老城区空间的高效利用及合理分配提出新的视点,为推动城市平等化发展提供参考.
在城市街道建设向注重品质、活力、人性化与智慧化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文章从交通微循环的角度重新塑造街道空间内的自我协调,思考街道在新时期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提出街道空间塑造的三方面策略,强调控尺度、增慢行、重联系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杨片区街道实践案例予以说明.
针对乡村大量学校闲置以及养老设施缺乏问题,文章从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安徽省乡村闲置学校的实地调研,总结了乡村闲置学校的一般规划及建筑特征,并从基地选址、场地规划、建筑单体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闲置学校与养老设施的适应性,以期为乡村闲置学校改造为养老设施提供研究基础.
“十四五”以来,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更加突出公共设施空间建设的精准性、职能性和地方性.文章以探索未来模式下的乡村微更新模式为目标,通过文献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总结了乡村社区中心的演进历程与发展现状,提出了小成本、低技术、可持续的基本策略.在该策略的引导下,指出了其在未来邻里、建筑与低碳职能下的技术应对手段,为产村人文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可持续改善提供了借鉴意义.
文章通过大数据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推动智慧乡村和生态宜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实现路径,促进乡村智能发展的地域适应性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而解决好乡村宜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智慧乡村的关键技术开发、疫情下乡村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反思与应对等关键性科学问题.此方面的研究突破,将进一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及提升环境治理提供应对策略,为助力疫情防控和营造健康安全体系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探索智慧环境和智慧规划协同创新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走向应用,可以为打造健康安全环境提供思路,向全球推广和宣传.如何利用大数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普及,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数据促使城市数字化发展.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专业,也面临研究方式与手段的改变.文章通过企业调研以及网络数据分析,从企业需求与岗位变迁的角度,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带来了乡村资源闲置的问题,导致了闲置农房与半闲置农房的产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旅游,与此同时促进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崛起.文章以传统村落半闲置农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半闲置农房的实例分析、游客需求的问卷调查与对农房屋主需要的访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半闲置农房民宿改造的影响因素,对于该类农房的民宿改造难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