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铜器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以及珍藏价值,所以保护青铜器文物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和养护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水平,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继而达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养护;方案;分析
古代青铜器深埋地下成百上千年,一旦出土后,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腐蚀和破坏的情況,其中以青铜病最具代表性。青铜器文物一旦产生了病害,那么就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这会严重阻碍考古工作的正常进行,譬如说文物表面图案以及铭文遭受腐蚀,之前的文字、图案等均会被破坏,致使文物溃烂、穿孔。就现状来看,青铜器文物腐蚀和养护,已然成为了国内文博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青铜器被腐蚀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成分上来看,铜、铅、锡是青铜器的主要构成元素,并且还掺杂了硅、铁、锰等元素,所以说可以将青铜器理解为是一种合金金属。从热力学角度去审视,青铜器还是高能位金属钛,历经长时间发展会转变为低能位的化合物太矿石,所以青铜器的腐蚀具有一定必然性。若将青铜存放在低温保湿环境中,避免其遭受紫外线直射,那么便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但是若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青铜器遭受温湿度变化影响,那么便有很大几率患上腐蚀病害。因此我们在进行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探索时,要从环境变化角度去深入分析。
青铜器文物之所以被腐蚀,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和细菌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并且和工业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铜器文物腐蚀,和其自身组成有关,青铜器内部存在共熔体、共析体、游离铅,所以青铜器不同微区内,电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青铜器内部具有多组微电池成分,若此时环境有变,那么便会衍生出严重的腐蚀问题。铜的锈蚀产物一般称为红斑、绿锈,前者主要是氧化亚铜,后者主要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属于二价铜的碱式碳酸盐,会和多种酸产生反应,但主要是酸和碳酸根之间发生反应。所以从腐蚀作用机理层面去分析,若想保护好青铜器文物,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先处理好其腐蚀问题,从物理、化学两个角度入手探索保护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质量。
二、青铜器文物技术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维持原状
维持青铜器文物原状至关重要,关键点在于保护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等不受影响。青铜器原状涵盖了造型、纹饰、色彩、工艺等多个方面,因此选择某类技术去处理青铜器腐蚀病害时,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不能影响青铜器原状,尤其是外观色彩方面。对青铜器腐蚀层色彩会造成一定影响的方法务必谨慎选用,不能将文物处理得面目全非。
(二)腐蚀物的选择性去留
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青铜器文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物覆盖层便是这些文物的艺术象征。铜器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以及硫酸盐不会对青铜器造成损伤,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稳定矿物层,所以修复人员一定要加以保留。但是对那些严重危害青铜器文物的氧化亚铜、碱式氧化铜等,一定要彻底清除,继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消除氧化物对青铜器的损害。
(三)科学保存
青铜器文物上会附着一定的使用痕迹、火烧痕迹,并且还有铭文、彩绘等重要历史信息,当在进行技术处理时,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重要信息,所以在处理青铜器腐蚀物、凝聚物时,不能破坏器物所遗存的珍贵信息,要合理选用修复技术,有效展现这些信息,保障文物历史价值不被破坏。
(四)新材料使用
青铜器腐蚀处理技术中,囊括了去污、除锈、缓蚀、封护等多项流程,所以一定会涉及到青铜器本身材料以外的诸多新材料,但要慎重选择、切勿滥用,要最大限度上降低新材料的使用频率、使用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将新材料视为辅助保护材料,而并非取而代之。当使用化学药物去开展青铜器除锈、去污工作时,务必要处理好残留在文物中的药物。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后,随着新材料和化学技术使用后产生的新生物,不应该对青铜器造成新的损害,青铜器文物除锈时不宜使用高分子材料。旨在将潮湿环境对青铜器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来说都是要在技术处理后进行有效封护,封护材料要以不影响文物外观且易清除的材料为主。
三、青铜器文物养护方案分析
青铜器腐蚀现象较为普遍,若想从根本上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效果,关键点在于执行科学合理的养护,防止文物遭受大面积的腐蚀,全面提升养护水平,继而达到文物长期安全保存的目标。
(一)除锈。针对青铜器文物腐蚀问题所采取的保护方案中,除锈保护极其重要,因为唯有将表面腐蚀锈迹清除掉,方可推动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物理除锈。物理除锈法可被细致划分各种处理模式,主要目的便是要清除青铜器文物表面锈迹,但是物理除锈法难以处理文物深部有害锈,若是难以科学把握就会适得其反,对文物造成巨大损害。机械除锈涉及到的工具主要是凿子、刻刀、锤子,由此去清除文物表面的有害锈,利用机械除锈法除锈时,刻刀力度要拿捏得当,不能对文物表面产生损害;超声波除锈法,指的就是通过超声波技术应用,产生单向力作用和空化作用,使得青铜器本身和超声波之间形成一种共振,之后处在高压力作用下去清除文物表面锈迹;激光除锈法指的就是利用激光发射机发出的能量光束对文物适当加温,文物本身温度升高之后会产生光热反应,如此便可快速清除锈迹。青铜器文物腐蚀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和具体腐蚀情况相结合,合理选择除锈方法,尽可能地选取最优保护模式,还可以将多种保护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大幅度地提升除锈水平,为后续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化学除锈。化学除锈属于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除锈方法,同时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青铜器文物保护方法。化学除锈期间,应该和青铜器文物保护需求相结合,合理调配除锈液。除锈液配置完成后,要让除锈液和文物表面充分的接触,使二者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在此基础上控制有害成分滋生或蔓延。化学除锈的原理即为在除锈液的作用下,使氧化亚铜转变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的过程。对青铜器文物进行化学除锈时,反应较为平和,但是所消耗的时间很长,期间也极有可能对文物产生损害,所以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应用化学除锈法,由此不断提升青铜器文物的除锈效果。 (二)缓冲剂保护。缓冲剂保护法是一种文物保护新技术,主要是利用缓冲剂对青铜器文物进行养护、保护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具体操作环节,要借鉴石油化工领域缓冲剂的应用经验,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尝试应用缓冲剂,让青铜器文物即便是在恶劣条件下也可减缓腐蚀速度。
(三)清洗。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清洗青铜器文物时,主要分为化学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手段。若想长时间保存好文物上的字迹和图案以及雕花等重要历史信息,工作人员一定要按时去清洗掉文物上的尘土、氧化物,将字迹和图案以及雕花等显露出来供人观赏。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清洗青铜器文物锈迹后,不仅可以展现文物本来面貌,还能够为广大考古工作者提供详细且精准的信息。
(四)补全。因为青铜器文物深埋地下多年,很多部位受损严重,此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补全,继而最大限度上将其复原。青铜器文物修复期间,一定要和文物残缺程度相结合,合理地选用修复材料,修复材料要达到兼容性、可逆性、识别性的标准。青铜器文物修复期间,环氧树脂被视为主选材料,旨在统一文物表面颜色,可在环氧树脂中掺入少量的矿物颜色,待修补完成后需要等胶液完全凝固,然后使用加热刀片轻刮溢出的胶液,让文物表层润滑如初。
(五)做旧。青铜器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要达标,因为文物表层修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做旧步骤合理与否。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铜器锈片,使用超声波震动将其脱离铜胎,然后将该类锈片移植在真品上,根据文物锈色层次及形状,在镶嵌片接口处、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使用做旧法去修补青铜文物,通过一系列的涂、抹、画,即可最大限度上恢复文物原貌,一般人肉眼无法看出异样。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和养护方案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推动青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处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要在明确现有保护方式的前提下,加强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繼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如此才能促进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赵磊,工作单位:驻马店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李曼、吴金涛、刘青彬《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战国青铜器锈蚀产物分析及锈蚀机理研究》[J],《洛阳考古》,2019(01):P73-83。
2.凡小盼、赵雄伟、何玢华等《重庆石柱砖瓦溪遗址出土西汉青铜器腐蚀产物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9(01):P67-73。
3.武鑫《浅谈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以一件青铜舫的保护修复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7):P92-93。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养护;方案;分析
古代青铜器深埋地下成百上千年,一旦出土后,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腐蚀和破坏的情況,其中以青铜病最具代表性。青铜器文物一旦产生了病害,那么就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这会严重阻碍考古工作的正常进行,譬如说文物表面图案以及铭文遭受腐蚀,之前的文字、图案等均会被破坏,致使文物溃烂、穿孔。就现状来看,青铜器文物腐蚀和养护,已然成为了国内文博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青铜器被腐蚀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成分上来看,铜、铅、锡是青铜器的主要构成元素,并且还掺杂了硅、铁、锰等元素,所以说可以将青铜器理解为是一种合金金属。从热力学角度去审视,青铜器还是高能位金属钛,历经长时间发展会转变为低能位的化合物太矿石,所以青铜器的腐蚀具有一定必然性。若将青铜存放在低温保湿环境中,避免其遭受紫外线直射,那么便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但是若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青铜器遭受温湿度变化影响,那么便有很大几率患上腐蚀病害。因此我们在进行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探索时,要从环境变化角度去深入分析。
青铜器文物之所以被腐蚀,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和细菌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并且和工业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铜器文物腐蚀,和其自身组成有关,青铜器内部存在共熔体、共析体、游离铅,所以青铜器不同微区内,电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青铜器内部具有多组微电池成分,若此时环境有变,那么便会衍生出严重的腐蚀问题。铜的锈蚀产物一般称为红斑、绿锈,前者主要是氧化亚铜,后者主要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属于二价铜的碱式碳酸盐,会和多种酸产生反应,但主要是酸和碳酸根之间发生反应。所以从腐蚀作用机理层面去分析,若想保护好青铜器文物,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先处理好其腐蚀问题,从物理、化学两个角度入手探索保护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质量。
二、青铜器文物技术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维持原状
维持青铜器文物原状至关重要,关键点在于保护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等不受影响。青铜器原状涵盖了造型、纹饰、色彩、工艺等多个方面,因此选择某类技术去处理青铜器腐蚀病害时,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不能影响青铜器原状,尤其是外观色彩方面。对青铜器腐蚀层色彩会造成一定影响的方法务必谨慎选用,不能将文物处理得面目全非。
(二)腐蚀物的选择性去留
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青铜器文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物覆盖层便是这些文物的艺术象征。铜器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以及硫酸盐不会对青铜器造成损伤,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稳定矿物层,所以修复人员一定要加以保留。但是对那些严重危害青铜器文物的氧化亚铜、碱式氧化铜等,一定要彻底清除,继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消除氧化物对青铜器的损害。
(三)科学保存
青铜器文物上会附着一定的使用痕迹、火烧痕迹,并且还有铭文、彩绘等重要历史信息,当在进行技术处理时,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重要信息,所以在处理青铜器腐蚀物、凝聚物时,不能破坏器物所遗存的珍贵信息,要合理选用修复技术,有效展现这些信息,保障文物历史价值不被破坏。
(四)新材料使用
青铜器腐蚀处理技术中,囊括了去污、除锈、缓蚀、封护等多项流程,所以一定会涉及到青铜器本身材料以外的诸多新材料,但要慎重选择、切勿滥用,要最大限度上降低新材料的使用频率、使用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将新材料视为辅助保护材料,而并非取而代之。当使用化学药物去开展青铜器除锈、去污工作时,务必要处理好残留在文物中的药物。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后,随着新材料和化学技术使用后产生的新生物,不应该对青铜器造成新的损害,青铜器文物除锈时不宜使用高分子材料。旨在将潮湿环境对青铜器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来说都是要在技术处理后进行有效封护,封护材料要以不影响文物外观且易清除的材料为主。
三、青铜器文物养护方案分析
青铜器腐蚀现象较为普遍,若想从根本上保障文物保护工作效果,关键点在于执行科学合理的养护,防止文物遭受大面积的腐蚀,全面提升养护水平,继而达到文物长期安全保存的目标。
(一)除锈。针对青铜器文物腐蚀问题所采取的保护方案中,除锈保护极其重要,因为唯有将表面腐蚀锈迹清除掉,方可推动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物理除锈。物理除锈法可被细致划分各种处理模式,主要目的便是要清除青铜器文物表面锈迹,但是物理除锈法难以处理文物深部有害锈,若是难以科学把握就会适得其反,对文物造成巨大损害。机械除锈涉及到的工具主要是凿子、刻刀、锤子,由此去清除文物表面的有害锈,利用机械除锈法除锈时,刻刀力度要拿捏得当,不能对文物表面产生损害;超声波除锈法,指的就是通过超声波技术应用,产生单向力作用和空化作用,使得青铜器本身和超声波之间形成一种共振,之后处在高压力作用下去清除文物表面锈迹;激光除锈法指的就是利用激光发射机发出的能量光束对文物适当加温,文物本身温度升高之后会产生光热反应,如此便可快速清除锈迹。青铜器文物腐蚀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和具体腐蚀情况相结合,合理选择除锈方法,尽可能地选取最优保护模式,还可以将多种保护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大幅度地提升除锈水平,为后续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化学除锈。化学除锈属于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除锈方法,同时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青铜器文物保护方法。化学除锈期间,应该和青铜器文物保护需求相结合,合理调配除锈液。除锈液配置完成后,要让除锈液和文物表面充分的接触,使二者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在此基础上控制有害成分滋生或蔓延。化学除锈的原理即为在除锈液的作用下,使氧化亚铜转变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的过程。对青铜器文物进行化学除锈时,反应较为平和,但是所消耗的时间很长,期间也极有可能对文物产生损害,所以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应用化学除锈法,由此不断提升青铜器文物的除锈效果。 (二)缓冲剂保护。缓冲剂保护法是一种文物保护新技术,主要是利用缓冲剂对青铜器文物进行养护、保护的一种方式,目的就是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具体操作环节,要借鉴石油化工领域缓冲剂的应用经验,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尝试应用缓冲剂,让青铜器文物即便是在恶劣条件下也可减缓腐蚀速度。
(三)清洗。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清洗青铜器文物时,主要分为化学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手段。若想长时间保存好文物上的字迹和图案以及雕花等重要历史信息,工作人员一定要按时去清洗掉文物上的尘土、氧化物,将字迹和图案以及雕花等显露出来供人观赏。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清洗青铜器文物锈迹后,不仅可以展现文物本来面貌,还能够为广大考古工作者提供详细且精准的信息。
(四)补全。因为青铜器文物深埋地下多年,很多部位受损严重,此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补全,继而最大限度上将其复原。青铜器文物修复期间,一定要和文物残缺程度相结合,合理地选用修复材料,修复材料要达到兼容性、可逆性、识别性的标准。青铜器文物修复期间,环氧树脂被视为主选材料,旨在统一文物表面颜色,可在环氧树脂中掺入少量的矿物颜色,待修补完成后需要等胶液完全凝固,然后使用加热刀片轻刮溢出的胶液,让文物表层润滑如初。
(五)做旧。青铜器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要达标,因为文物表层修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做旧步骤合理与否。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铜器锈片,使用超声波震动将其脱离铜胎,然后将该类锈片移植在真品上,根据文物锈色层次及形状,在镶嵌片接口处、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使用做旧法去修补青铜文物,通过一系列的涂、抹、画,即可最大限度上恢复文物原貌,一般人肉眼无法看出异样。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和养护方案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推动青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处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要在明确现有保护方式的前提下,加强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繼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如此才能促进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赵磊,工作单位:驻马店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李曼、吴金涛、刘青彬《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战国青铜器锈蚀产物分析及锈蚀机理研究》[J],《洛阳考古》,2019(01):P73-83。
2.凡小盼、赵雄伟、何玢华等《重庆石柱砖瓦溪遗址出土西汉青铜器腐蚀产物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9(01):P67-73。
3.武鑫《浅谈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以一件青铜舫的保护修复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7):P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