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墨山水画的笔墨形式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东方审美思想及中国画形式发展的自然结果。笔墨作为水墨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主要表现方式,在水墨山水画中所造成的美感效应是其它绘画工具所无法替代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笔墨表现新形式的问题摆在画家面前,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变革和表现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状态与视觉趣味,从而确立笔墨表现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笔墨”形式本身具有精神价值取向,其中更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本民族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水墨山水 笔墨形式 笔墨发展 创新
  
  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水墨山水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世纪之初,水墨画的面貌还相对单一,自清王朝灭亡以后,水墨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形式则始终没有停止过,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在这百余年时间里中国水墨山水画家的生存状态和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都超过此前的几百年。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写实性水墨画的发展日趋受到冷落。各种“表现”、“抽象”形式水墨画的出现,既有着随时代发展的一面,也有顺应自然前进的一面。
  “表现”性水墨画是现代水墨画在九十年代中最富有成果的。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性因素,另一方面又借鉴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而“抽象”性水墨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开始出现,但真正成为主流还是在九十年代。各种新兴笔墨表现手法的出现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一大批山水画家在处理画面效果的时候借鉴使用了其中的一些表现方式来加强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感。中国的抽象性水墨画虽然有受到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但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就给了抽象水墨画家一个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的高起点,使其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由此引发的关于笔墨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一、笔墨仍然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核心
  
  文化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产物,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相应的媒介材料来进行传播。而“笔墨”就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独特产物。那么“笔墨”究竟是何物?从字面上解释它是一种材料的名称,从概念上讲“笔墨”包含以下几种“笔”与“墨”。首先是造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物质基础,即毛笔和墨汁;其次从表现特征上讲是指笔墨表现的技巧,即用笔用墨的方法、技法;再次从笔墨构成的形式上讲笔墨是东方哲学、审美理想、人文精神及艺术价值观的体现,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笔墨”精神。笔墨表现形式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相对特殊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都有其固定的表现形式,都需要通过某种材料来完成其艺术性的表达,而任何一种工具材料也都有相对的局限性。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其相对程式化的东西,这是由它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区别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所在。就中国水墨山水画而言,“笔墨”作为一种工具材料,所产生的美感效应及其独特的审美内涵是其它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在一幅作品中,笔墨就像人之筋骨血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笔用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墨随笔运,笔依墨态”。应该说有笔就有墨,有墨就有笔,但它们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水墨山水画工具材料的“笔墨”产生的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笔墨”并非是纯技术性的问题,而作为绘画工具它本身更是远远超出了一种绘画材料的范畴,成为了抒发画家特有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的一种精神符号。对富有东方审美情趣且具有人文精神的中国水墨山水画艺术而言,笔墨蕴涵有普遍的人性化要求。笔墨是技但不止于技,它一方面承担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理念,另一方面对于画家而言,对笔墨的理解及运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画家的个人素养以及能力水平,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画家的功力、思想情怀、精神气质、审美取向与文化修养等。笔墨表现形式作为传递工具是有形而实在的,而笔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则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笔墨形式是一种精神价值取向,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要素,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艺术特色的核心所在。
  换言之,立足“笔墨”表现形式,拓展笔墨表现的新思路,就是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技术性问题。不谈“笔墨”,中国水墨山水画便无从谈起。中国水墨山水画从它起步开始到成熟发展都与笔墨密不可分,它已发展成为水墨山水画中一种必不可缺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笔墨的独特魅力
  
  笔墨是中国水墨画的“言语”,是民族心理升华出的主体性结晶,在传统中国画特别是在水墨山水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应该坚持艺术本身的特色,要从传统的表现形式中吸取精华和营养,增强笔墨的表现力。传统中国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待传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问题。黑格尔曾说:“艺术之所以抓住这个形式,既不是由于它碰巧在那里,也不是由于除它以外就没有别的形式可用,而是由于具体的内容本身就已包含有外在的实在性,也就是感性的表现作为它的一个因素;而另一方面,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内容所借以表现的那种具体的感性事物,在本质上就是诉诸内心生活的,使这种内容可为观照知觉对象的那种外在形状就是为着情感和思想而存在的,只有因这个道理,内容与艺术形象才能相互吻合”。中国水墨山水画采取“笔墨”的表现形式,决不是凭空无端的惚造,而是在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演化过程中产生并确立从而逐步完善起来的,是具有独特的东方个性和不可替代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价值的。传统绘画本身对艺术规律的阐示,变形象为笔墨形式的手法、组织处理艺术形象的能力,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是后来者不可多得艺术精华。
  大部分主张中国水墨山水画改革的画家鉴于历史的经验和自己艺术实践的切身体会,并不主张完全抛弃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表现因素,而是抱着一种研究和再认识的态度来对待。对中国画的变革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出发点,这就是在继承中国水墨山水传统的前提下去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保留中国艺术本质的民族审美特征。中国画凝聚了数千年中国思想,文化艺术成分,作为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一种最独特、最合适的表现特征,对整个东方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正确理解和对待传统问题,把握好传统的本质和精髓。传统不但具有延续性,更具有开放性和变革性。学习传统应该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取向,以画家的个性创造为主体,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实践来解决。要创造出中国水墨画新的表现语言,需要画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去解决。传统中有些基本因素例如“笔墨”就是万万不可丧失的。它集中表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审美特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了传统的艺术语言,是创造现代中国水墨山水画艺术语言不可脱离的背景和不可割断的根源。当今很多现代水墨画家已经把从简单的否定抛弃传统转移到对笔墨的再研究、发掘和变革上。由此可见,传统笔墨形式并非没有生命力,担心中国画会穷途末路或以某种形式被取代那是不可能,也没有那个必要,因为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水墨表现形式是中国画发展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三、现代水墨山水画笔墨的精神归宿
  
  二十世纪随着西学的引入,中国水墨画进入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转型期,一方面是因为近百年来西方美术进入中国,传统中国绘画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已消失,使得中国画的变革在所难免。西方绘画的传人,教学模式及造型训练方法的改变,使传统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国画表现现实题材,反映现实生活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代画家造型观念的变化和对西方构成形式的吸收,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表现语言的革新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艺术规律的必然。
  在对待传统和现代水墨上都具有一个心态问题,只看到现代水墨与传统的差异,而看不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的精神或思想上相互沟通的一面,认为传统笔墨在今天是无意义都是些片面的看法。现代和传统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绘画的变革不是也不可能彻底推翻传统,即便在西方艺术中也是一样。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应该有符合自己本质逻辑性发展的现代标准,笔墨形式的现代化,不能以破坏中国艺术的本质为代价。需客观地认识笔墨对现代中国水墨画的意义,并坚持其难度和标准,这门艺术才有足够的水准和本质意味。同时笔墨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表现意味,并不会妨碍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要破除一种误解:即把“时代感”与西方造型混为一谈,以为水墨画中有了西方的现代造型,便具有了“时代感”。有时代感的绘画语言可以来自传统,可以来自国外艺术的启发,也可以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提示。
  相对于传统水墨山水表现而言,现代水墨山水重在突出表现形式上的变化。在寻求形式突破的同时必须要寻求精神上的本位回归,立足于笔墨表现的独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形式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更加具有后劲。
  四、对未来中国水墨山水画笔墨的思考
  
  研究中国水墨山水画继承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问题,前者是避免“创新”盲目性的手段,后者是发展丰富笔墨表现的必然结果。
  近现代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内在文化精神随着它所依存时代的失落而日趋式微,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论建设和研究不足所造成的缺陷。在中国画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活动有着丰富宝贵的经验,但只有少数艺术家将自己在中国画创作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散记于作品的题跋式随笔中,如董其昌的《画禅室外随笔》,恽南田的《南田画跋》,石涛的《画语录》及《黄宾虹画语录》等,即使如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的《林泉高致》之类理论专著亦缺乏系统的寓物见意的理性思考,仍是文人式的砚边散谈。而现代的一批水墨画专家、学者虽为当代中国水墨山水的宏观把握及理性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由于受到各自学科的影响,未免有缺少对中国水墨山水画创作实践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对中国水墨画习惯于做理性研究。从理论到理论,一旦深入到具体实践时未免有不知其所以然。加上先入为主的西方美学思想过多的影响,因而易把对中国水墨画研究倾斜到一般绘画的研究中去,从而忽视了对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文化特征的把握。所谓现代化艺术的概念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为标准,所以我们要另起炉灶,自立法则。原因就在于现代水墨的一些价值基准都是定位于西方绘画上的,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界定涵义和内在文化精神特殊性认识不足。文化艺术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与本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是相匹配的。它与科学技术不同,是可以全球化的,可以拿来直接为我所用。而艺术上的借鉴需要一个艺术的载体,这个艺术载体要发展,就必须要吸取其它艺术的精华,但这个载体本身的根本性质是不能改变的。
  社会的进步,思维的多元化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势态,从传统笔墨形式中吸取营养是开拓水墨山水表现技法的必然途经。时代的发展必将付与笔墨新的内涵,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必由之路。但在寻求形式突破的同时必须寻求精神上的回归,即立足于笔墨表现的独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形式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起今后的发展更有后劲。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刘治贵.中国绘画源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丘挺.山水画笔墨技法祥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4]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5]徐英槐.中国山水画史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