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话语下民族主义“图像书写”r——庄学本、孙明经边地人文地理摄影探析

来源 :未来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八事变始,中国进入长达14年的抗战时期,抗御外侮、 救亡图存成为民国以来最大的现代性追求.民国人文地理摄影也在此风雨仓皇之际迅速崛起,庄学本、孙明经通过西部边地人文地理图像,以丰满的边地民族人物形象、丰沛的地理山川物质景观和西部人民坚韧的生存、信仰图景,传达了培育新民族、新国民的国族构想,在救亡话语下,建构起了“国破山河在”的民族主义视觉想象.从媒介史角度,以庄学本、孙明经的人文地理摄影为例,剖析抗战时期摄影图像与救亡话语的动态关系,分析图像文本与民族主义互构,梳理中国视觉民族主义之缘起和流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视角.
其他文献
西南边境是我国边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边境治理有利于我国边境的稳定与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崛起和社会发展,传统边境治理模式已显现出不足,无法满足边境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
铜鼓和贮贝器是滇文化重要的器物组合,是古滇社会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池,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古滇社会权力中心从铜鼓向滇王金印转变,由神权向
媒介技术新生和代际发展的命题,在文章对媒介技术进行规范分类的认识前提下,被还原为媒介技术“迭代”的现象.文章运用温纳和芬伯格相对立的技术使用理论,以“技术消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