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1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 年份:2005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常用词演变研究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基本上都限于常用单音词的历时更替性研究。双音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与关键,其中有...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3
"常用词演变研究"命题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提出这一命题的前提以及"常用词"的界定却值得进一步讨论。目前常用词演变研究主要着眼于现代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探讨其产生、...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3
“亡”在先秦已由本义“逃亡”引申出“死”义,“死亡”不是在“亡”的“逃亡”义脱落后形成的偏义复词,而是在“亡”引申出“死”义之后与“死”同义并联形成的并列复合词。......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5
试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丁喜霞《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什么?学界或主大都话,或主洛阳话,我们认为,要讨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可拿现在洛阳音系和北京音系与《中原音韵》......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9
中古史书中的“假与”有“借与”“赈济”“暂且授予”等义,均不为当代语文辞书和史书词典所收录。从标的物和目标对象来看,“假与”出现的语境多与官府对贫民的救济有关,需...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5
语料的准确可靠是保证词汇史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的必要前提。文章从语料的搜集与处理、词语溯源、语言演变细节的描写等三个方面,举例说明训诂知识和训诂方法的运用在词汇史研......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8
15世纪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但其语言成分比较复杂,既反映了明代前期汉语北方话口语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可能受编者母语影响或元白话影响而...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份:2007
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师范精神”的传统内涵、“师范精神”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师范精神”在当代的目标追求等问题,以期有助于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2000年以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研究内容的丰富性、语料范围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理论问题的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和薄...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以概念场为背景,把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常用词各自分解为义位,置于不同的概念域中,全面考察其中的常用词成员及其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就可以对常用词的历史演变做出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94
把古文(主要是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又是古代汉语各种考试(包括自学考试)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而且分数比重也比较大。要做好古文...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4
依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2005—2011年所有语料统计获得的共用高频高稳态词表,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释义和词性标注,建立常用词专题语料库,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疾”、“病”和“疾病”的各种意义在先秦文献中都已出现,没有时间上的明显先后。“疾”和“病”在表示“疾病”义时也无意义上的差别,同义并列不构成句法上的并列关系,即“疾......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7
假借虽然没有新增文字形体,却使一个原无字形可表达的语词固定地有了一个书写符号。从文字记录语词的原则来说,它是一种造字法。假借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克服表意率和记号字......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常用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词汇类聚,不是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单一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的相对概念。常用词的层级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从人类语言的宏观视野和常用词涵盖...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3
由于“领”和“袖”在制作和功用上的相似,从汉代开始连用,后因“领”和“袖”在衣服上有突出的作用,用以比喻“同类人中的杰出者”,在晋代成为名词。词义由此进一步引申表示...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5
描写“桥”和“梁”的兴替过程 ,并探讨其替换的原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桥”的产生 ,当“桥”和“梁”具有相同义项、形成同义竞争时 ,语言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发挥...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一般认为并列双音词来源于同形短语,但就同义并列双音词而言,其形成并没有经过一个短语的阶段,而是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驱动下,在并列构词的类推作用下,通过同义联想并联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丁喜霞,
来源:天中学刊(驻马店师专学报) 年份:1997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