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刘厚生同志在题为《论知识分子在戏曲革新中的作用》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知识分子在艺术革新创造中的作用极端重要”。我十分赞同“极端重要”这一估价。历史证明: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这些年来黄梅戏专业表演团体的数字在不断增加,从建国初的三个班社发展到目前五十多个剧团,分布在全国八个省(不久的将来,当三峡省正式建立时,更可以号称九个省),真可谓剧运...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黄梅戏老艺人、知名演员熊少云同志于一九八八年九月八日在合肥市逝世,悲恸之外更添了几多惋惜,爰志其生平之要者以寄哀思。 熊少云同志是安徽省青阳县人,一九二二年十一月...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人们常谈起黄山和黄梅戏是安徽的两样宝。 黄山,那奇松怪石、浓云密雾、峭壁悬瀑、深壑幽径……游览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应该感谢的是大自然的厚赐。 黄梅戏,那质...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有这样一位黄梅戏作曲家,二十多年里无论是在剧团说明书上,还是影片报刊上都看不见他的姓名,但在相当多黄梅戏演出的歌唱和丝弦声中,却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寻觅到他创作的旋...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开始重视并花力气抓黄梅戏了,看来是来真个的,虽然迟了点,仍然值得庆幸。既然要抓就要抓实事,这次黄梅戏研究会首届年会虽多少有点造声势的味道,...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无论是观看黄梅戏的舞台演出或电影放映,也无论是收听电台的黄梅戏广播或欣赏唱片、录音盒带,人们经常会听见方绍墀这个名字,这是不难理解的,他担任过安徽省黄梅剧团许多剧...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2
黄梅戏在其形成、成长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孕育过一代代艺人,历代艺人又以其聪敏才智和血泪汗水培植着黄梅戏这株艳葩俏枝,他们是黄梅戏事业的有功之臣。其中,丁永泉(丁老六...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王少舫同志去世了,去得如此猝然,黄梅戏又一次蒙受巨大损失。老友仙逝,哀痛难已,拙笔蘸泪,记述所知,以慰亡灵。 八六年七月十七日下午,少舫同志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接待了北...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八三年八月廿六日 晚上八时抵达上海,随着人流刚涌出北站,孙怀仁就喊道:“看,舒导演来了!”果然,栅栏外人群中,那满头银发、身材魁梧的舒适同志和上影文学编辑谢友纯同志正向...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黄梅戏从常年流动于农村到扎根于城市舞台,经历了一个艺术变革的漫长过程。以丁永泉同志为代表的一辈老艺人,勇于变革,对黄梅戏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些年来,随着时光流...
[期刊论文] 作者: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省黄梅剧团前年赴香港演出时,港报称之为“原装黄梅戏”,把安徽的黄梅戏与港台流行的黄梅调相对照,作了这种比喻。这比喻确也耐人寻思,启示我们思考:什么样式的黄梅戏才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