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4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12
只有能够和必须“共同”的部分,才可以成为共犯判断的对象。我国传统的刑法学理论没有区分犯罪构成中可以“共同”的部分和只须“个别”的部分,即没有区分不法与罪责,因而在...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3
“随意”是寻衅滋事罪的核心要素 ,这一要素包括主观随意和客观随意两个方面 ,只有在把被害人置换为其他人时行为人仍会滋事、把行为人置换为其他人时其他人不会滋事并符合有...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5
特别认知给日益风行的客观归责理论带来一些难题。其中有体系上的问题,如客观归责是否有主观化的嫌疑,但更多的是关于不法归责实质根据的分歧。在目的理性的归责视野下,归责...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2
行为人关于原因自由行为之意思决定具有现实的具体的危险性并支配了原因设定行为 ,从刑事政策角度出发 ,即使其在结果行为之时处于精神障碍状态 ,仍有可罚性。本文主张通过设...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04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教唆犯是广义教唆犯 ,它具有两种表现方式 ,即狭义教唆犯和以教唆的行为方式实施的间接正犯。狭义教唆犯是人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教唆犯 ,它只具有从属性 ;以教...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构成要件论、法益论与规范论均认为,应将全体共同犯罪人区分为直接者与间接者。该模式符合直观的认识观念和朴素的正义情感,契合教义学中的存在论倾向和物本逻辑,因此对共犯...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0
刑法归属原理总是由一定的“人类形象”指导的。长久以来,犯罪人的不同侧面决定了归属原理的发展进程;但是,被害人的重新发现为如何判断刑法归属带来了新的契机。被害人的刑...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08
雅科布斯教授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观点:刑法应该把某些人当作敌人来对待!该理论自露面伊始便饱受诟病,怀疑者们几乎从所有可以想象的角度提出了批评。但是,剔除...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刑事法评论 年份:2009
自1963年Roxin在其教授资格论文《正犯与犯罪支配》(Ta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中首次提出"义务犯"(Pflichtdelikt)概念以来,迄今已近半个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刑事法评论 年份:2007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很偶然地听到这首名为《十年》的歌,在对它略显伤感的旋律甚为欣赏的同时,突然惊...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17
必要共同犯罪中的必要共犯行为是否可罚存在立法者意思说和实质说等观点的分歧,我国司法实务对此也持不尽一致的立场。实务与学理围绕必要共犯可罚性的纷争背后,其实是形式还...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16
我国刑法总则"共同犯罪"一节采取的是区分制还是单一制,近年来学界的争论颇多。但是,这些争论大多围绕条文规定本身展开,而未深入到对共同犯罪归责基础的分析。实际上,在区分...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刑法论丛 年份:2008
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无论是作为犯罪还是不作为犯罪,无论是自陷于无责任能力状态还是自陷于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皆有"原因中自由的行为"法理适用之可能。"原因中自由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金陵法律评论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8
四要件与三阶层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阶层性的有无,这一点在共犯论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李某强奸案与刘某指使其女投毒杀人案充分说明,忽视责任能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阶层性,...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被害人承诺是一种合法化事由。对大多数仅关涉个人法益的犯罪之承诺具有合法化的效力,但对于人身及生命的法益,尤其是关切于公共的法益则不然。被害人承诺必须在承诺能力、承诺......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4
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立法具有政策导向、实用主义和粗疏化的特点,致使其在区分制与单一制之间的立场不够明确。司法解释以及指导案例大体上也承袭了立法的此一立场,这为学理...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04
客观因果以及主观意图仅仅描述了共同归责的各种实然前提,并不能为应然的共同归责提供充分根据;对存在论要素的种种规范化努力则可能既背离了存在论的立场,又扭曲了规范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遂后行为是一种最典型的止后行为,行为人在其行为既遂之后刑事责任最终确定之前所实施的符合直接联系规则和特定联系规则的行为即是遂后行为.遂后行为依性质不同可分为附随行...
[期刊论文] 作者:何庆仁,,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8
安乐死共有三种类型,即直接死亡帮助、间接死亡帮助、消极死亡帮助。我国的民众、人大代表以及学者都对安乐死的合法化进行过很多努力,但直至目前安乐死在我国仍然未被法律认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