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46秒,为你在为你在23,761,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1991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动领导了一场持久的立宪运动,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在立宪运动的推动、日俄战争的刺激和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2
建国以后,关于立宪派和革命派的阶级基础问题曾经进行过热烈讨论,但分岐很大。近年某些观点不再重提,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是立宪派的阶级基础、中下层是革命派的阶级基础的说法...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5
(一)二十世纪初年出现的立宪运动不仅是清末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胜利和失败,乃至民国初年的阶级斗争形势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对这样一个重...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2
革命派与立宪派在清末曾进行过激烈的政治论争,结束以后,革命党人亦时有政论发表。本文主要讨论1905至1911年期间革命党人在理论上为何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其它与本...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9
清末预备立宪以后,为了约束人民的言论与政治活动,清政府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人民强烈反对某些规定,清政府和资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杀报纸或解散社...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0
辛亥革命爆发前,梁启超同革命派长期处于斗争状态。这种斗争属于什么性质?是敌我矛盾,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内部两个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它直接关系到对梁启超的评价,有必要...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专用汽车 年份:1993
探讨自卸汽车连杆组合式举升装置设计的优化方向,并确定了举升机构干涉位置的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3
“罪己诏”指皇帝责备自己而下的诏令。颁发的原因,大致有二,一因灾异而发,二因做错事情而发。灾异多属自然现象,如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彗星、日蚀、山崩、冬天打雷、春天降......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9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早期维新派要求开设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就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就笔者所见,...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10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在立宪运动的推动下,宣布仿行立宪,国家由此进入预备立宪,即由封建专制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渡的新时期。接着改革政治体制,决定设立资政院。1907年9...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8
杨度早年主张革命排满,后走上君主立宪道路,1908年进入清政府任职,民国后拥护袁世凯称帝,1918年转赞孙中山革命,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历程曲折复杂。他在清末民初的...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1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由清政府领导,后者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立宪派领导;前者依赖各级政权自上而下地贯彻推行,后者系人民自下而上地要求请...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1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当中的表现,史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拟就立宪派的所谓投机、同革命派争夺政权及拆南京临时政府之台三个问题,谈点粗浅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1
关于清末立宪运动的性质仍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其进步作用作些探讨,并对不同的意见提出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在于:...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天津师院学报 年份:1978
【正】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历史上引起很大反响,评论者代不乏人。以往的评论多全面否定,没有对这一历史事件做出一分为二的正确评价。“四人帮”的喉舌罗思鼎出于其主子...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10
设立咨议局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大举措之一,1907年10月朝廷命令各省总督巡抚迅速慎选官绅创办。1908年7月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限令一年之内一...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2
近年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季云飞先生的《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一文(见《学术月刊》1989年第4期)除了对拙著《袁世凯一生》中的某些说法,如玩弄阴谋权术,不能...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杰,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20
1908年,在立宪派的鼓吹和发动之下,十余省的绅商民众选派代表赴京请愿速开国会。到了1910年,全国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国会请愿热潮,先后进行4次,长达一整年之久。第一次请愿徐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