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5
一、引言我们应该如何研究佛陀圣教?这个问题,对于没有佛教信仰的学者来说似乎很荒谬:“现代学术世界,学科众多,方法丰富,无论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净影寺慧远被中国古代佛教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广。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载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1
法演禅师是中兴临济宗的一代大德,其禅风的最大特点是以临济、赵州等古德为格则,唯以本分事接人,从不不打葛藤、绕弯子,令学人在倍感自然亲切、简洁径截、干净利落的同时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1
云门宗第十三代祖师佛源妙心禅师,以坚固的道心为基础、以多变的社会为洪炉,在虚云禅师等善知识摄受下,经过长期艰苦磨练,成为我国当代稀有的禅宗大德。禅师视名利如浮云、置...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3
天然函是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趣观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1
白玉蟾的生卒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学界目前对此有两种看法:一认为他生于绍兴甲寅,卒于绍定己丑或以后,享年96岁或以上;一认为他生于绍熙甲寅,卒于绍定己丑,享年36岁。其...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全州湘山宗慧禅师是牛头宗径山法钦禅师的法子,无论在古代民间信仰还是禅宗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民间,由于他颇多神变,生前已被佛教信众尊为无量寿佛,圆寂后则形成了...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0
本文论述了《坛经》中所反映的慧能禅的境界,认为慧能将以往禅宗中处于对待状态的心与境收归一心,在追求有限与无限合一的心灵之途上树立了里程碑。...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有意思的是,忏悔一词却被义净批评为对相关梵文概念的讹译。其实,佛经传译中土前中国尚无忏悔一词,翻译家们...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牟宗三和许多学者都将中观学的实相思想视为抽象的哲学概念,牟先生甚至看不到《大智度论》具有完整的系统。本文从布施波罗蜜入手证明:中观学的实相思想是佛教中的觉悟者所觉...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01
六世纪华严学的谱系问题,汤用彤、田光烈、魏道儒、龟谷圣馨、河野法云等先生都曾加以研究,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他们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详考,指出:六世纪华严学主要由地论师提......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2012
我今天是讲人生的境界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是有一些原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动物,本身具有一种对于宇宙人生进行感知、思考、觉悟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m佛教素食是素食中的一类,指不含荤 ( 大蒜、兰葱、罻葱、慈葱、兴渠)腥 ( 动物肉类)与酒精类饮品的饮食.佛教基于众生同体的慈悲观与因果平等的报应观,认为众生互为六亲眷属,剥......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耶律楚材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政治家、诗人、古琴家、禅宗大德,他在禅宗思想指导下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证人了万法平等的境界,并由此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与实践。在琴学上,他琴艺......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5
佛教的宗与教之间有同有异,同则说明两家都是佛法;异则显示两家各有方便施设。禅宗发展到法眼文益禅师时代,陆续成立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家宗派,形成了五家宗风...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2
当代中国佛教经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佛学观,以欧阳竟无和吕激为代表的一派所持还原主义佛学观,以印顺法师为代表的一派所持则为包容主义佛学观。这两种佛学观虽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差异,但从佛学立场讲,两种佛学观都未能完全反映佛学的平等精神;从当代适应性讲,两者亦都难......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佛教徒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而判断佛教徒是否成佛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佛陀的心印,二是佛陀的法印。佛因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且觉行圆满,故其心可为判准;佛法乃佛心的显现,与佛心...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2017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两千多年前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这种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三足鼎立,成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是干什么的呢?它的最低目的是要我们看破生死。在佛...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2015
最近中国大陆有两件非常热门的新闻,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件事吗?对了,一是3月8日马来西亚航班失联事件,二是大陆演员文章婚外情事件。我们先不谈马航事件,就聊聊最近更热门的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焕珍, 来源: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2018
佛教的所有宗派,以及所有宗派开出的法门,都是为了解决《金刚经》提出的两个问题:'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云何降伏其心'的意思是'如何降服烦恼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