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卢德源,徐中信,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
本文介绍了中美联合在喜马拉雅地区进行深反射地震测量中采用的数据采集参数,并分析其合理性及采集系统的局限性。结果表明,采用的参数大多是合理的,试验是成功的。激发条件是影响记录质量的关键,单井50m深50kg炸药的炮或者单井25m深双井组合,50kg炸药的炮能够获得来自70—75km深的Moho及Moho之下......
[期刊论文] 作者:卢德源,杨滋文,
来源:建材工业技术 年份:1995
围绕山西水泥厂工程概算总值的调整,文中概述了调概工作的依据,从加强调研分析,坚持基建程序,注重用数据说话等方面,阐述了做好调概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期刊论文] 作者:卢德源,王香泾,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1990
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地区地震测深资料的重新解释,给出了该区地壳的二维速度分布剖面及Q值分布。上地壳横向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该分区范围大体与“亚东—格尔木项目...
[会议论文] 作者:李德兴,高锐,卢德源,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徐景文,崔作舟,卢德源,,
来源: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79
深部地质是在近十几年来地壳、上地幔深部地球物理方法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的。虽然迄今对深部地质的研究内容还有不同认识,例如有些研究者认为就目前地球物...
[会议论文] 作者:高锐,李德兴,卢德源,管烨,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 年份:1998
...
[会议论文] 作者:卢德源,高锐,李德兴,李秋生,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 年份:1998
...
[会议论文] 作者:卢德源,李秋生,高锐,李德兴,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卢德源,崔作舟,黄立言,陈纪平,,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年份:1989
丽江—西昌—新市镇爆炸地震测深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攀西地区可能是一个古裂谷带的论断。地壳结构在垂向上为层状、横向上被几条深断裂分割为断块状,地壳平均厚度 55km、速...
[期刊论文] 作者:卢德源,崔作舟,陈纪平,李小鹏,,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89
本文通过对康定-渡口地区的爆破地震测深资料的分析,将该区地壳结构划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它们在横向上被若干断裂所切割,而呈断块结构。地壳厚度由北向南减薄,在康定为56km,...
[会议论文] 作者:卢德源,高锐,李德兴,李秋生,刘文,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英康,李敬卫,吴宣志,卢德源,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1997
安徽大别山造山带出露的大面积超高压(UHP)变质带是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直接产物,成为窥视大陆造山带深部地质的窗口和认识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折返的场所。随着地表地质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英康,董树文,张中杰,高锐,卢德源,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2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
[期刊论文] 作者:黄立言,卢德源,赵文津,Yizhaq 马可夫斯基,S.L.克,
来源: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96
本文主要介绍了1992年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与综合研究项目第一阶段广角地震观测资料利用Seis81程序进行二维解释所获得的帕里一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Y·马可夫斯基,S·克莱姆佩雷,黄立言,卢德源,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1996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
[会议论文] 作者:高锐, 李秋生, 李朋武, 管烨, 卢德源,
来源: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 年份:2001
近年来,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情况已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广泛重视.其原因是,大陆的碰撞行为可能不仅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南部,高原北部的大陆地块(塔里木—阿拉善地块)不仅是阻挡着印度大陆向北的碰撞,而且,可能正在向高原下俯冲挤入,发生碰撞.但其规模及内幕尚......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秋生,高锐,卢德源,李敬卫,范景义,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02
近30年来人们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藏南以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塔里木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系统的贡献,直到Layon-Caen 和 Molnar (1984)暗示新生代塔里...
[会议论文] 作者:高锐,卢德源,黄东定,李英廉,李秋生,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崔作舟,卢德源,陈纪平,张之英,黄立言,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87
根据1984—1985年地震测深资料,论述了攀西地区的深部地质特征。该区地壳厚50—60km;具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及断块构造;五个主要速度界面中,界面R_4稳定且清晰,为上、下地壳的分界面,R_6稳定并有较强的能量反射,为壳、幔之间的界面(莫霍面),莫霍面沿构造带北......
[期刊论文] 作者:崔作舟, 尹周勋, 高恩元, 卢德源, 傅维洲,,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90
本文对1977—1983年间在青藏高原所进行11条爆炸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解释;归纳了高原地壳结构9个方面的特点;论述了高原深部构造特征及与表层构造的相似性;讨论了高原的地震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