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刘维达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马拉色菌属最近被重新分为7个种,糠秕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1992年,NCCLS推荐对酵母菌敏感试验的液体微量稀释法。然而,这种方法对马拉色菌属(厚皮马拉色菌除外)并不适用,因为马......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实验感染孢子丝菌病的报告已有12例,多因实验防护操作等不慎所致。至今实验感染中至少有3例患者皮肤无任何外伤。本文作者报告为第4例。患者男,31岁,身体健康,1989年10月下旬从事孢子丝菌培养,将培养物置液氮中速冻,取出用乳钵研磨等手工操作。整个过程均在无菌......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土曲霉引起笼中鸟感染文献报告较少.作者报告土曲霉引起雏鸽系统性的致死感染1只.一只濒死的家鸽被送进印度一家兽医院.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精神倦怠,厌食、发热、腹泻、呼吸加快,鼻腔排出粘液样分泌物.体检无外伤也无寄生物感染.四环素、氯霉素治疗1周无......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本文作者对1944~1988年间美国芝加哥大学皮肤科门诊中的39270份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850~1950年间美国城市中头癣病人的主要致病菌为奥杜盎小孢子菌,而在1940年约占60%~80%,在以后的20年中该菌渐渐减少,到70年代中期这个源于北欧的病原菌完全消失.......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对在蒸馏水中(按Castellani法)保存13~16年的申克氏孢子丝菌进行了致病性的实验研究。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均从皮肤固定型或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病人身上分离而得。将上述保存的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重新转种到Lactritmel斜面上25℃~28℃2周。......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用微量稀释法将临床分离的597株酵母菌对二性霉素B(AM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5FC)的体外抗真菌敏感性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如下:AMB、氟康唑和5FC为原药粉末,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试液,将各浓度试液分别加入微量稀释板孔中,并将稀释板干燥备用。41个单位的59......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0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皮下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该病由5种不同的皮肤真菌引起.在哥伦比亚裴氏着色真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种.常由真菌直接经皮肤接种而引起疾病,虽不致死,但可致残和畸形.遗憾的是,该病往往疗效不佳.为了研究由裴氏着色真菌引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0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真菌,可引起人类局部或系统性的感染.念珠菌病的发生与念珠菌的毒力因素及患者的免疫缺损有关.通过小鼠动物试验证实,血清γ-干扰素在控制白念珠菌感染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该文作者企图确定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水平是否与慢性口腔念......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吴绍熙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作者用乙烯粘胶条取材法与常用的皮肤刮片法对比诊断皮肤癣菌病的优缺点,分别用显微镜直接镜检和培养检查真菌法来观察二法的阳性率,其结果如下表。...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由于黄曲霉菌组真菌在生态环境中普遍存在,在工业及传统的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毒素,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黄曲霉菌组真菌产生的毒素(黄曲霉毒素)最多见。这类毒素污染食物和饲料,毒性强且可致癌,严重影响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但不同株污染严重性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引起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足菌肿的暗色真菌是一组腔菌纲真菌。临床上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可以成功治疗该病。其机理为该两种抗真菌药物干扰了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郭宁如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厚壁孢子的形成是白念珠菌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鉴定白念珠菌的有效方法。以往曾用玉米粉(CM)琼脂培养基观察白念珠菌厚壁孢子的形成,作者通过对147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检测,认为玉米粉液基中加入牛血清及牛奶更易促进白念珠菌厚壁孢子的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吴绍熙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目前鉴定马拉色菌的有效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的核型测定和生理学特征,如不同脂类的同化试验等,既费力,亦很难说明问题;且一些实验室难以做到.因此,有必要摸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最近,作者观察到在Dixons琼脂上部分马拉色菌产生沉淀,有助于鉴定马拉色菌.......
[期刊论文] 作者:吕桂霞摘,吴绍熙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作者对6例顽固性口腔念珠菌病(病期超过1年并且对局部抗真菌治疗无效)患者进行全面的免疫测定,并以3例弥漫性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及患家族性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的一父一女作对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