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9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4
【正】 旧评价的褒贬纷纷及其得失任何一个作家,一个流派,几乎完全被誉,或者几乎完全遭毁,这一种情况在文学史上和批评史上是存在的。但也有一些流派和作家,评论者对其誉毁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四人帮”在控制文坛的时期,大事推行“三突出”等一系列反动模式,流毒极广。大量文艺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现象。“四人帮”所要突出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6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事变,一千年来已经成为历代咏史...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本文认为,《唐音阁吟稿》中的诗词不论长篇或短篇,都表现为悠悠浩浩的心理时空、超验气度和宽宏目光,其总体风格是大气包举。而大气包举风格之形成,乃由于《吟稿》作者学兼众...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3
王国维在谈到姜夔词作时,曾经说:“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其实“雾里看花”未尝不美。尽管王的本意并非否定韵味悠长的风格。但这里的所谓“隔”与“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8
【正】 一 经验世界的两种超越:“神境”与“物境”如果说中国的诗歌神韵论强调“偶然得之”的话,那么崛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意象主义者却是强调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应该是...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0
一、把握审美意识的座标,探求中国古典文学美学建构中国古典美学是源远流长、饶有丰富宝藏和民族传统的。然而,由于古代文人的论述往往以文化为大背景,或者侧重于创作实...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9
李商隐的政治诗中固然有不少佳作,然而他的爱情诗毕竟是更为著名的。要全面研究李商隐的诗,对他的爱情诗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技巧不能不进行探索,因为他的爱情诗正是他的整...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最近读了几首登高凭眺的诗词,产生了一个联想:古人每逢登高便不兔触目生情,感慨横生。有的是忧时感旧,有的是坎坷自伤。但这种感慨,并不表现为低低切切之音,而能高唱出...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正】 文艺启蒙曙光下的三支异军正是晚明时代,天崩地解的前夕,一边是反映了市民意识萌芽的、任性适情和市井俚俗的文艺思潮巍然崛起,一边是死而未僵的模古因袭的传统观念仍...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6
正象严羽用镜花水月来比喻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难以捉摸一样,他这部位居宋代,甚至可以说高踞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名著之一的《沧浪诗话》,整个审美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归根...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2
这正是中唐和晚唐诗歌处于一个交替的时代。太和、大中年间的诗人,由于时代的苦闷而倾向于内心体验和艺术追求,个性的鲜明和感受的纤细一般都更加突出了。作为鲁殿灵光的老一辈......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4
《庄子》是一部谈哲学思想而兼具文学价值的书,然而究竟如何把作者的散文构思提高到审美感受和美学观点角度进行追本穷源的探索,似乎还是一个比较忽略的课题。 司马迁说...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1
一、从郑元勋到黄宗羲这正是晚明文艺启蒙狂飙掀起高潮以后的一段光景。公安三袁中的小袁故世已经7年。略晚于公安派的竟陵派领袖钟惺故世也已6年。就在这1630年(崇祯3...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4
一、神韵冲淡魏晋风度记得还是青年时代,我在上海某一个国画展览会上看过一幅取自王渔洋《秋柳》诗意而构思的图画。笔致潇洒,设色古朴,境界也翛然意远。从整个格调说来...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1
【正】 一关于古人在思想性方面的评价从思想内容上最早肯定李商隐的要推王安石。《蔡宽夫诗话》称:“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本文对'神韵'这个中国特殊的美学范畴进行论述。文中除深入论证了'神韵'来自心灵观照,神和韵的结合表现了源于诗人心灵观照的物化过程以外,对诗歌神韵论在我...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8
【正】 一、气质·神思·意象“大用外腓,实体内充。”没有作为审美素养和艺术构思的内在功夫,就不可能有含英咀华的审美创造和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这对于一切种类...
[期刊论文] 作者:吴调公,,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7
一、三位远游人:司空图、严羽、王渔洋神和韵的提倡由来已久,作为作者的精神和作品的韵味而言,魏晋间早已有人强调了。萧子显认为文章是“惰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实际就是指“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