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2004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91
一、因果的形成、区分与人生的向往佛教哲学最中心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或“缘生”说,所以它常宣称“众缘生法”。缘,即现代所说的条件,法,即普通所说的事物。宇宙间...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8
一、顿悟成佛的切实依据《顿悟入道要门论》说:“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顿悟成佛,始倡于道生。慧...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2004
三、心有染净二分佛教心理学常说心有二种:一者妄心,二者真心.妄心所知,虚妄不实;其行颠倒乖理,故其现象,杂而不纯,染而不净,亦名染心.真心反是,其所知真实不虚,其行如...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2004
一、佛教心理学的特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所有的规律和一些参差不齐的个性心理,以说明人类的心理现象;研究和说明心理各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各方面生活领域的需要.具此两个特...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2004
五、清净的心理现象(一) 戒定慧三学佛学所说的清净,具有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为一的含义.人们在转依后,转八识成四智,其心全面清净而无杂染.未转依前全属杂染,预流、一...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7
大乘佛法的精神,始终不离世间,特别是不离人间现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其所建立的无住涅槃的理想之上。本文试就此而略论之。...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6
作者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家住四川巴中县,现年66岁。幼年随父信佛,嗜好读书,曾就学于王恩洋居士门下。16岁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以后他经受许多磨难,克服重重困难,从事佛...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8
三、无住为本的意义《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有“倒想以无住为本”和“依无住本立一切法”的文句。罗什释云:“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8
引言佛教以人为中心,故其道不远人。但人的根性有利钝,习染有厚薄;同具净信,而悟境有高低,修学有优劣。且人的生活环境各殊,志趣乐欲互异。故在道的授受与修学上必须照...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来源:法音 年份:1988
前言大乘教义,崔巍浩瀚,精通实难,对其中某些根本性的问题,即关键性的问题,教内原无统一的定说定见。因各宗各派,主张互异,即一宗之内,亦每随人而异其说。面对这种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唐仲容, 唐思鹏,
来源:法音 年份:1991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