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5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3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后汉书上的记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魏书上又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85
本文对莫高窟壁画保护的有关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自然环境与壁画保存、洞窟内部的温湿度、洞窟的日照、壁画变色与褪色以及保护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0
【正】 榆林窟亦名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6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陡壁上,河水由南向北蜿蜒奔流在两岸石窟之间,夏秋之季岸边榆杨成荫,环境清幽,是当...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88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由于国内和国际上对莫高窟的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1
应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邀请,敦煌研究院文杰院长和本院石窟保护研究所孙儒僴所长、文化厅文物处钟圣祖处长以及本院孟繁新处长、文物局文物处杨林先生,于1990年12月20日赴日本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活动,于12月26日在东京日本国文化厅签订了《中日合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0
本文记叙了笔者曾经历了1952年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的首次考察,1952年天水麦积山考察,1953年安西榆林窟的第一次考察和1959年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等活动,再现了文物工作者为石窟的考察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4
本文详细回顾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和生活基地初创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4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44年,研究所的全体员工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后,终于迎来了1949年9月26日的解放。1950年8月22日以赵望云为代表的工作组到达莫高窟,宣布...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13
这一篇短文是记述20世纪40年代在莫高窟敦煌艺术研究所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研究所是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小小的单位只有不到三十人,似乎是一支快要断线的风筝,孤悬塞外......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1
1990年9月28日由甘肃省科委主持在兰州召开了“敦煌石窟保护研究课题可行性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南京及我省兰州、敦煌各地的科技及文物保护研究专家30余人,会上听取了敦煌研究院及有关科研人员对以下课题所作的可行性汇报:......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13
段院长在我们眼里,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一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6~1971年。这25年间,他吃了很多苦,是忍辱负重的25年,也是大出成绩的25年。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是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他带领着大家画画,美术工作都是他在主持,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大约从1956~19......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4
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3—0060—07...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3
1952年9月底结束了炳灵寺的考察之后,冯国瑞先生与赵望云处长、常书鸿所长商量,决定利用考察炳灵寺的人力,紧接着再考察天水麦积山。大约是同年10月3日,我随常书鸿所长乘天兰...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4
内容摘要:本文详细回顾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和生活基地初创情况。关键词:莫高窟;上寺和中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中图分类号:K8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4)01—0099—06......
[期刊论文] 作者: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13
内容摘要:这一篇短文是记述20世纪40年代在莫高窟敦煌艺术研究所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研究所是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小小的单位只有不到三十人,似乎是一支快要断线的风筝,孤悬塞外,飘摇不定。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工作人员在这个小天地里艰难度日,终于坚持到解......
[期刊论文] 作者:唐玉民;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2
一、前言光线对莫高窟壁画颜料的影响,是引起颜料变色、褪色的主要因素之一。颜色发生变色、褪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上千年来紫外光以及可见光累积照射、逐渐变化的结果。对于一般的洞窟来说,壁面接受到的光主要是散射光,因此,测定不同位置、大小不同的洞窟......
[期刊论文] 作者:唐玉民;孙儒僴,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88
敦煌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492个洞窟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这些壁画和彩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艺术的一颗明珠。千余年来自然的和人为的危害,使敦煌壁画遭受了损伤和破坏。许多壁......
[期刊论文] 作者:唐玉民;孙元俊;孙儒僴;赵凡智;李海泉;翟建军;陈能煜,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0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是两千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镇,她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经仓(氵桑),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产生程度不同的病害,研究如何对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是十分重......
[期刊论文] 作者:乌密风,黄文馥,常沙娜,常书鸿,赵冠洲,欧阳琳,邵芳,董希文,龚祥礼,孙儒僴,张民权,张琳英,潘絜兹,史苇湘,段文杰,李浴,霍熙亮,周绍淼,范文藻,李承仙,,
来源:文物参考资料 年份:1951
我们这一群美术工作者,尽管是抱着同样向慕虔敬的心情,抱着同样向古代艺术学习的态度而来敦煌,但真正在思想观念上得到统一,则是在面对着这一无比伟大丰富的艺术宝藏,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