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孙爱根,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1
...
[期刊论文] 作者:孙爱根,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和相应的技术分析,研究了播期等5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定量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用量>播期>基本苗数>追......
[期刊论文] 作者:孙爱根,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2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
[期刊论文] 作者:孙爱根,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2002
研究了立克秀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立克秀湿拌剂拌种,当药种比不高于0.6%时,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当药种比达0.8......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8
甘薯病毒病田间常见症状有四类:(1)叶片斑点斑驳型;(2)叶片畸形;(3)叶片枯斑坏死型;(4)叶片变色型。病害发生严重度年度间有差异,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主要病毒种类为SPFMV和SPCFV。......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史建荣,孙爱根,等,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00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剂胺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9
对在田间非隔离条件下连续种植的3个品种脱毒薯,用血清学NCM-ELISA方法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调查侵染率和反应强度,第1年就出现了较高侵染率,以后几乎每年增加1倍,第3年可接......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杨永嘉,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8
甘薯病毒病田间常见症状有四类:(1)叶片斑点斑驳型;(2)叶片畸形;(3)叶片枯斑坏死型;(4)叶片变色型。病害发生严重度年度间有差异,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主要病毒种类为SPFMV和SPCFV。Common symptoms of......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胡兰英,杨永嘉,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 杨永嘉, 孙爱根, 郭小丁,,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9
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选择优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生产性能鉴定及高级脱毒甘薯的繁育→脱毒原原种繁育→脱毒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将脱毒种薯分为4级:高级脱毒薯(苗......
[期刊论文] 作者:胡兰英,张凤海,梁家荣,孙爱根,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1
试验结果表明:43%乙果乳油1 500ml/hm2,用于花生播后苗前除草,防除效果达91.5%以上,且对花生安全....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孙爱根,胡兰英,杨永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9
对在田间非隔离条件下连续种植的3 个品种脱毒薯,用血清学NCM- ELISA 方法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调查侵染率和反应强度,第1 年就出现了较高侵染率,以后几乎每年增加1 倍,第3 年可接近对照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杨永嘉,孙爱根,张朝伦,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89
近几年来,有关花生病毒病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未见其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报道。了解空间分布型,对于确定病害调查中的抽样方法和样本数量,测定病害所致的产量损失,判断防治效果等...
[会议论文] 作者:史建荣, 王裕中, 陈怀谷, 孙爱根, 邵伯坤,,
来源: 年份:1999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报导戊唑醇种子处理控制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结果。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
[期刊论文] 作者:史建荣,王裕中,陈怀谷,孙爱根,邵伯坤,,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00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浮剂按10kg麦种拌药0.3~0.4g有...
[期刊论文] 作者:邢继英,杨永嘉,孙爱根,胡兰英,钮福祥,李秀英,唐君,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2
对1 200多份甘薯种质资源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品种病毒病发病率100%,发病程度较轻的品种占2.41%,未发现免疫品种,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品种的发病程度与平均显症叶位呈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