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75
由破碎的角砾被胶结的岩石种类很多,如溶洞角砾岩、坡积角砾岩、淋滤残积角砾岩等外生非构造岩,在野外工作中,易于与构造角砾岩混淆。据以往经验,提出辨别的一些意见,供...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96
东昆仑西段北坡为古老柴达木地块在晚古生代以来受到南侧挤压作用转化而成的正性活动带。从其南侧受挤压边界往北构造变形─变质逐渐减弱。花岗岩类依次为混合岩带、混合花岗...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序列地震迁移有序度根据有关资料,将澜沧—天祝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纬度x,经度y)、震源深度(z)、震级(MS,简用M)及发震日期(T)摘录于表1。对该系列的迁移关系,可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0
本文讨论了印度板块北移与强震发生的关系,认为由于印度板块呈摇摆式北移,在其北缘的两个突出部位——帕米尔弧和阿萨姆弧的前方形成一对旋剪带。M≥7级强震在这两个带內交替发生谝“谠硕?由于喜马拉雅弧的弹性反作用,在青藏高原内东经90°附近,即喜马拉雅......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9
南北地震带是以青藏高原地壳为主体和兼并了扬子地块西部而成的新生构造实体,具弥漫性边界。构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三大构造特色,它们都是塑性伸展流动的产物......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2017
地震预测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作出预测,从而使人们予以防备,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地震预测按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10年内可能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中国减灾 年份:1992
全国部分气象站设有地下0.8—3.2米的浅层地温观测项目,其目的主要为地下工程建设服务。近年研究表明,浅层地温资料,可以用作强震和旱涝形势分析。从地面到地下约15米处,地热学上称为变温层,实质上它是天、地热能交换地带。变温层的热态变化可分解为四项:太阳辐......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科学 年份:1994
讨论了所研制的油液技术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功能,阐述了关于磨粒浓度基线值的数学模型和磨粒状态论断的初步规则,并提出了建立油液监测的设备维修决策专家系统的设想。...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
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震预报方法,地色法.以地表对太阳光照的吸收量与反射量之比作为地色量度值H,根据地色量度值的变化,划分出黑、灰、黄、白四种地色。黑色代表孕震晚期.地色法较浅层地湿法更接近地温异常实质.采用地色法对1989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1983
Chemical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fault zones a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In fault zones consisted of silicates, relative accumul...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20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沙尘暴年频次倍增.有关专家指出,沙尘暴频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自然因素中,人们通常提到的是气候变化和大气层运动本身的问题,其实,近年来沙...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
我国未来地震形势分析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10年左右的地震形势分析,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环节,对年度预报和短临预报起着宏观指导作用.1985年新疆乌恰7.5级地震后,一些专家以这次大震作为本世纪第五活跃期的启动标志..........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简易黑罩法简介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地热(地温)观测作为地震监测前兆方法之一,在80年代后期已逐步推广.目前地温观测大体分为3个层次.一是中深层次,测温深度在10m以下,包括温泉水温,被认为是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89
国家地震局多数专家,视我国地壳为均一体,从统计的观点推论,我国自1986年开始有起伏地进入新的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到本世纪末(或稍长些),活动的主体在我国西北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地震 年份:1994
若以地表下0.8m浅层地温较月平均值增高≥1.0℃为异常,在1955—1985年间,我国大陆内有M_S≥6.0地震53例在震前出现浅层地温异常。因此,浅层地温研究可以作为强震预报方法之一。...
[会议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2005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地震预报的两个基本论点:一、印度残陆块摇摆式北移决定着中南亚的地震发展规律,二、以Ocm地温为主的气象前兆是强展预测的突破口。并给出相关建议。...
[会议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2006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年份:2006
从地下30km到地面为地壳;在大陆地区从地面往上30km为大气层;30-300km为低太空层.各圈层之间有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破坏性地震多发生在地下20km上下的地...
[会议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4
中国大陆分属三个新构造体系,即中南亚、东北亚和东南亚.中南亚构造体系,为印度板块向北挤入亚欧板块,所形成的构造变形体.印度板块呈偏斜箭头形,箭尖在克什米亚,东肩顶在阿...
[会议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2006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06
地壳运动的动能将转换为热能、形变能、势能、地震能和晶格能等多种能最形式.山体要上升,必需地壳变软即热能升高.地震是弹性能量释放.地壳动能在高山区主要转换为势能和热能...
[会议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2009年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我国大陆的强震分属中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三个构造体系。本文建议对上述预测区,也是己知的旱区,用“地面温度昼夜差法”进行甄别,圈出危险区,或作出中期预测。随后,组织临震追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