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 来源:大恒IT世界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 杨树,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05
DYYZⅡ型地面有线综合遥测站,是现有气象要素的器测项目,以自动采集为主,目测项目人工键盘录入,人机交换的新一代计算机实时地面观测、处理系统.2004年1月1日在黑龙江省大部...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杨艳敏, 来源: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份:2006
在逐日数据维护中,对一些不正常的数据进行替换,对缺测时次资料进行重新卸载保存,保存正确数据,以保证B文件的完整、正确。本文主要介绍了进行逐日数据维护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杨艳敏,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06
飑: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问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这里只给出了飑现象一个比较笼统、概括的定义,造成有些测报人员对它......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世民, 徐明时,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05
1 引言 农民应该是需求农业信息最大、最基层的用户群,但受到缺少资金、没有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占我国 13亿人口 63.9%的农民其平均上网比例仅为 0.2%.因此在"信息入乡"取得阶...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顾宏辉,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5
对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含水量以及与有效积温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超甜玉米的适宜采摘期有效积温为310 ̄400℃,普甜玉米为260 ̄320℃;普甜玉米适宜采摘期比超甜玉米早,但......
[期刊论文] 作者:朱金庆,徐明时,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4
甘薯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有利于实现高产,但两者间的显著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高产区间说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间存在着合理配合的问题。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分......
[期刊论文] 作者:诸田芬,徐明时,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3
采用顺序排列完全试验设计,进行麦/玉米/甘薯三熟制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甘薯与玉米共生期长短对甘薯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生期的长短对甘薯影响很大,共生期长,虽然生长时...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朱金庆,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2
麦/玉米/薯三熟间作套种是我省旱地多熟制中发展最快的种植形式,为深入探索其高产的机理,1989年~1991年我们在近年来实施多熟制密度、肥料与共生期等单项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朱金庆,,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0
发展旱粮是稳定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开发旱地农业已引起领导与群众的重视。1987年我省在开展水稻高产模式栽培的同时,组织部分县(市)进行旱粮高产示范,1988...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朱金庆,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4
春玉米施氮具有玉米本茬效应和较大的后茬效应。玉米孕穗期施氮能实现较大的边际利润(施氮效益)。基苗肥+穗肥的两次施氮法既有利于缓解玉米前期共生阶段生长弱势的矛盾,又能充分......
[期刊论文] 作者:朱金庆,徐明时,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2
1989-1991年,用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进行麦/玉米/甘薯旱地间套作试验。采用群体多维分层切片,分析了玉米群体的叶面积等形态性状和光照特征表明:叶片反向互生性是玉米的固有特...
[期刊论文] 作者:白玉兰,徐明时,邢俊江,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11
运用鹤岗地区2007~2010年自动气象站、农场观测站、乡镇雨量站共35个气象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各站逐季和逐月与鹤岗本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鹤岗市区平均最高...
[期刊论文] 作者:邵玉平,王彦明,徐明时,,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分析了绥滨烤烟种植区气象灾害发生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对烟草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针对烤烟生产的气象服务方式和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邵玉平,王彦明,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11
1引言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麓低山丘陵一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日最大降水量为116.7 mm,暴雨频发,是黑龙江省...
[期刊论文] 作者:白玉兰,张传伟,徐明时,刘刚, 来源:黑龙江气象 年份:2011
鹤岗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该区域降水偏多,特别是2005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14日发生的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相似的流场特征,通过对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的三维分析,总结出鹤岗...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时,朱金庆,褚田芬,,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2
麦/玉米/薯三熟间作套种是我省旱地多熟制中发展最快的种植形式,为深入探索其高产的机理,1989年~1991年我们在近年来实施多熟制密度、肥料与共生期等单项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诸田芬,徐明时,朱金庆,,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3
采用顺序排列完全试验设计,进行麦/玉米/甘薯三熟制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甘薯与玉米共生期长短对甘薯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生期的长短对甘薯影响很大,共生期长,虽然生长时...
[期刊论文] 作者:朱金庆,褚田芬,徐明时,,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3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行向、起垄方式和甘薯品种对甘薯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互作用。上茬玉米采取高密度(>3000株/亩)时,东西行向有利于甘薯高产;反之,则以南北行向为宜。...
[期刊论文] 作者:褚田芬,朱金庆,徐明时,,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2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对提高花生、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的生物产量起了很大作用.甘薯秋种往往因气温低等不利因素而影响其产量,为了探讨旱地三熟制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