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 年份:2001
本文从书目的角度,利用考证、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正史目录和后人的补志目录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从《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的“易”类书目存亡残缺的变化和......
[学位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2007
清代是中国戏曲的繁盛时期,花部兴盛,地方声腔剧种繁杂,北京尤为突出。本论文从声腔的“名”、“实”关系着手,对清代北京高腔中的“弋腔”、“弋阳腔”、“京腔”、“高腔”分项......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3
传统民族声乐有"调气"、"用气"之分:调气出于下丹田,是以意引气的结果,调气不直接参与歌唱,起到增强和保持耐力的功效,古代歌者"遏云响谷"、"响传九佰"都必须先调丹田气;用气...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9
魏长生进京,秦腔盛行,一时成为剧坛霸主。但是,京腔并没有因此"衰败",只是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且,受冲击的不限于京腔,同时还有一大批声腔剧种;京腔也没有绝迹,直到道光六年还...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9
随着元曲的消亡,具有明显北曲色彩的南戏海盐腔也因口法不传及战争的摧残,最终于明末崇祯朝消亡。作为曲牌体制的官腔雅调,海盐腔的同一个曲牌可有剧唱与曲唱之别,剧唱是戏曲...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俗”并不是弋阳腔的特点,历史上弋阳腔曾经历过一个官语化的雅化过程,弋阳腔由此形成了雅俗的分化,也由此走上了一条“雅”、“俗”并行的道路。由于弋阳腔系声腔复杂多样,其雅......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7
“鹘伶声嗽”是明中期文人新创的学术范儿专用名词,应读作“鹘(gú)伶声嗽”,它不是温州杂剧的别名,与猛禽苍鹘也无关,是戏曲演员用咳嗽的方式“逢入必断”唱入声。“鹘”...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长期以来,差不多所有的戏剧研究者都将弋阳腔视为地方声腔,甚至是“土腔”,对明代“错用乡语”一语的片面理解,是形成这一观念的关键。本文认为“错用”即“杂用”,有主次之分,“错......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8
从明初洪武朝优人进演“浙音”《琵琶记》起,“浙音”就是南戏海盐腔的别名。在民间,嘉靖时祝允明《重刻〈中原音韵〉序》所言“浙戏文之调”、万历时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8
海盐腔是早期南戏的重要声腔,在杂剧盛行的时代,它的形成是由“剧”到“剧”的体系内衍生和传承,但是,南戏并不都唱南曲,南曲是南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歌谣进一步发展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9
南戏声腔经历了“随心令”“宋词歌谣”“宋词小调”“地方剧腔”四个发展阶段,“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的结构方式,决定了以词唱官腔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戏海盐腔与生俱来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作...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9
明代及清初,越地歌调有“越调”“越腔”“越声”“越吹”“越曲”“越歌”“越唱”等称呼,这些“越”姓歌调都是海盐属种的曲唱,也是官腔雅调。作为海盐腔的代称,其种属与海...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2000
关于日语存在句的文章已有不少,如:《日语知识》1985年第2期刊载的《存在、存在地点(“在”和“有”)》、同年第12期的《与》、1992年第3期的《“有”和“在”——关于...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学界往往将魏良辅时的昆山腔视为清唱,事实上,昆山腔的剧唱在魏良辅时已颇具规模,《弦索辨讹》称魏"渐改旧习,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是其标志,剧唱当始于昆山腔形成之时;昆山...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0
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但戏曲在传播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官语化"和"错用乡语"的过程,这是戏曲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传播方式,"官语化"和"错用乡语"不是某个声腔剧种的特有现象,而...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9
昆曲在其早期发展和由地方声腔走向全国性剧种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雅化的过程,而且,经历了由方言向官话转化的官语化过程,魏良辅的声腔改革只是雅化和官语化的一部分。昆山腔...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7
对于昆腔来说,雅化绝不是官语化,这一点是必须给予特别强调的。昆腔的雅化,在内容上,是人文精神的注入、是文化品格的提升,而官语化则是标准语的推广;在时间上,雅化与官语化...
[期刊论文] 作者:戴和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2003年12月7日~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继2002年12月举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