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在北宋末,南宋初年曾有一次灌口二郎神是谁家二郎的争论,其最后结果是:真有其人而神异为虚构的赵二郎落选了;又真有其人的杨二郎也未得认可,但他转化为神话中的另一杨二郎则在民间......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他的论仁的思想。我们研究孔子学说,入其堂奥,究其底蕴,就必须研究他的论仁的思想。“仁”字的原始含义是什么?《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声...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四人帮”假借批孔来搞反革命的政治阴谋是遭到可耻的失败了,可是我们对于孔于思想的评价工作还需要人去做。在研究孔子思想中,他的天命论是一个比较难于理解而又必须...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7
...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5
判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向李耀仙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始,几乎是大小乘经典同时到来的。安世高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来华,所传禅数二法,均属小乘;支鹰于桓帝末年(公元167年)来华,所......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惠施,宋国人。他的生卒年限,近人考订为公元前三七○——三一○年。他的一生行事,我们所知道的,有以下几点:(一)他曾作过魏相,充当齐魏两国徐州相王的主谋人,在政治上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在先秦哲史中,谁都承认名家学说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可是哪些人应该称为名家?那些一向被称为名家的人用“各家”的名称来称呼他们是否适当?还有“名家”这个名称如果可...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3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6
老学浅议李耀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继儒家文化研究热之后,又出现了一股道家文化研究的热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来说,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占有的地位固然重要,但若撇开......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8
在释迦牟尼一生的说教和小乘、大乘的经典著作中,均未曾表达到他和他的弟子们对环境问题有何看法和主张。其原因很简单,即在那个时代,环境还未出现过什么问题。环境开始出现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4
《三国志》新衡李耀仙魏晋之际,记三国史事的官私著作多达十余种①,自陈寿《三国志》出,余书相继亡佚,惟此书独传。历代治《三国志》者瓣香不绝,著述既多,评论亦殊,众说杂陈,莫衷一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卷一上选体篇选体肇端于东京,建安以风骨见称。晋宋以还,趋尚绮靡;降及陈隋,颓弱极矣!唐兴,词人虽承开国之运,而翰苑犹余齐梁之风。自陈伯玉李太白出,标立汉魏风骨,乃藉复古...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爱吾庐诗话(续)李耀仙卷二上结体(律体)篇上五律一体,端倪见自梁陈,奠基于咸亨垂拱。初唐四子,虽不废梁陈之藻饰,而气骨渐形,风格稍具,故为津家所宗.子安(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起语整齐......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理学”指的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但其含义不限于作者所著《新理学》一书,而且包括作者“贞元之际”所著《六书》形成的“新理学”整个哲学体系。这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4
易有广狭二义:广义指《连山》、《归藏》、《周易》,狭义指《周易》。《易》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八卦、重卦的出现,初步形成一个占筮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三个占筮系统,后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2
在西周奴隶社会里,实行着礼刑分治,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仅限于在奴隶主贵族内部使用。孔子则将周礼加以研究改造,下及庶人,并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立身处世不可缺...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2
【正】 《易经》原为一部示人吉凶的占筮之书,后来发展成为一部概括自然社会变化法则和指导个人言行准则的哲理之书,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先贤耗尽心力,迸发智慧所凝聚起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辞源》“百二”辞条所言非是。“百二”确解为“得百之二”。其引申义有二,一是用“百二之势”或“百二”来指雍州这个险固地区;二是用“百二重关”、“百二山河”或“百二重......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刘师培(1884—1919年),又名光汉,字申叔,江苏仪征人,出生封建地生阶级知识分子家庭,曾祖父文淇、祖父毓崧、伯父寿曾都是著名的古文经春秋左氏学大师。1903年,他入京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仙,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六经与孔子的关系,算得上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从有了经学这门学问以来,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过去的学人不是说孔子作六经(从董仲舒直到廖平的今文经学家都是如此说),就是说孔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