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柴天俊, 杨继武,, 来源:云南地质 年份:1992
本文从地质、地貌两个方面讨论了红河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无论从地层分布和变形、构造岩发育情况以及地貌显示,均反映出该断裂带当今近地表是一条略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右...
[期刊论文] 作者:柴天俊,杨继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
本文根据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结合新地层年代测定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显微形貌结构分析,对玉川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危险度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该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倾滑活动,平均滑动速率5毫米/年,属A级活断层的Ⅱ-Ⅲ强活动度-中强活动度。逼近时间T>200年......
[期刊论文] 作者:柴天俊,俞维贤,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4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1前言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仅次于1970年通海7.7级地震,是省内18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大地震。根据震时地面地质考察,结合航片、卫片解释,发现黑河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韩慕康,柴天俊,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79
元谋断裂有强烈、复杂和多阶段的新活动,表现西盘先断陷成湖,后回升成阶地,并在东盘水平挤压下时而顺扭、时而反扭,使阶地变形、错位、掀斜,并在湖积中形成轴向或走向与主干...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柴天俊,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1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
[期刊论文] 作者:彭万里,柴天俊,周瑞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78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形象的分析,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时期构造应力场转变特征进行了尝试研究。认为我国西南地区构造应力场,是随时间在变化的,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上古生代之前,地壳竖直运动主要表现为东南部相对上升,西北部相对下降;上古生代以后表现为西部相对上......
[期刊论文] 作者:柴天俊,彭万里,周瑞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79
本文着重讨论了云南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来自北西方向的挤压日趋强烈,发现地壳活动带呈某种规律性的迁移,进而推测地震带可能发生所谓“整体迁移”,并认为石屏、建水—通海、峨山—楚雄地震带,永胜—宁浪—盐源地震带可能是两个新崛起的地震带。......
[期刊论文] 作者:韩慕康,柴天俊,董兴权,,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81
云南南部有一条令人注目的南北向断陷湖盆带。作者在1979年底调查了其中最南部的记麓湖,发现它在全新世期间发生过剧烈的变迁,而且反映了1970年通海7.7级地震震区的新构造运...
[期刊论文] 作者:韩慕康,柴天俊,李兆祥,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1983
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的7.7级地震,仅次于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是近二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的第三个大震。在79年底,作者结合航片与卫片解译、钻探与物探资料的分析,对震区进行了专门的构造地貌调查,发现震......
[期刊论文] 作者:韩新民,柴天俊,肖九安,李盛德,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2
本文通过对石屏—建水断裂自化念到建水各段新活动特征与性质的分析,认为在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断裂不同地段的活动特征及性质不同;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裂上同一地段的活动特征与性质亦不同。并得出水平运动强烈的地段并不一定说明地震的危险性,而断裂上新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俞维贤,侯学英,周瑞琦,柴天俊,谷一山,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1
本文通过对澜沦—耿马地震所形成的地震形变带中地震断层和构造地裂缝的追索、调查和实测,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地面破坏的组合类型及其与构造线的展有关系,对形成澜沧—耿马地震的应力场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韩慕康,柴天俊,董兴权,段家乐,文继云,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1
本文研究了永胜1515年8级大震震区的新构造活动,发现控制该区的南北向构造带与之交汇的东西向构造新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活动是多期的,各期的活动方式也不同,反映的应力场在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