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田承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年份:1992
...
[会议论文] 作者:田承云,
来源:第二届全国生物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4
...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陈静,
来源:电化学 年份:1998
于铂电极上修饰一层N-(3-二茂铁乙酰胺基)丙基吡咯聚合物膜,应用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了N-位取代吡咯聚合物的电活性大大降低,聚合物中 二茂铁基团氧化还原性能......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朱建中,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1998
在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聚吡咯饰的电极表面涂覆一层明胶,再用戊二醛交联剂备了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基础电极采用薄膜沉积和剥离技术制作,包括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对电极(兼作参......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中,田承云,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1993
作者用微电子平面工艺制备了多种平面电极阵列,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特性.实验证明:微电极阵列能极大地提高响应电流并保持单一微电极的全部优点,即尺寸越小,响应时间越短,电流...
[会议论文] 作者:田承云,朱建中,
来源:第九届全国电化学会议暨全国锂离子蓄电池研讨会 年份:1997
...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华维明,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5
本文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稳定的复合式ORP电极,该电极由Pt丝工作电极、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组成,这种复合ORP电极使用方便,可用作一般科研、工业生产的指示电极。......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张国雄,,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3
1967年 Updike 和 Hick 根据 Clark 等人提出的酶和电极相结合测定酶底物的原理,应用酶固定化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以氧电极为基础的葡萄糖传感器,开拓了一个新的生物...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陈静,张黎,
来源:电化学 年份:1998
于铂电极上修饰一层N(3二茂铁乙酰胺基)丙基吡咯聚合物膜,应用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N位取代吡咯聚合物的电活性大大降低;聚合物中的二茂铁基团氧化还原......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荣,章宗穰,田承云,,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8
近年来,应用丝网印刷技术,并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将酶用牛血清白蛋白和戊二醛交联固定并修饰到电极表面来制备微型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方法。其主要的优点是制作方便,...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曹大均,华维明,,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5
本文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性能稳定的复合式ORP电极,该电极由Pt丝工作电极、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组成。这种复合ORP电极使用方便,可用作一般科研、工业生产的指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中,田承云,陆德仁,张国雄,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1993
作者用微电子平面工艺制备了多种平面电极阵列,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特性.实验证明:微电极阵列能极大地提高响应电流并保持单一微电极的全部优点,即尺寸越小,响应时间越短,电流...
[期刊论文] 作者:田承云,曹大均,章宗穰,朱建中,张国雄,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1998
在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聚吡咯修饰的铂电极表面涂覆一层明胶,再用戊二醛交联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基础电极采用薄膜沉积和剥离技术制作,包括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对电极......
[期刊论文] 作者:贾能勤,曹大均,田承云,章宗穰,张国雄,朱建中,,
来源:化学传感器 年份:1996
一、引言微电极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重要电化学研究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化学各领域及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从而对电化学理论及应用、电分...
[期刊论文] 作者:贾能勤,田承云,曹大均,章宗穰,朱建中,张国雄,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对以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的平面微带阵列电极(MAE)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伏安特性和计时电流特性.实验表明,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MAE具有比常规铂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