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5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开创者。对于他的诗歌,前人有不少评述。钟嵘说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8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晋宋之际的大诗人,文学史上历来“陶谢”并称。陶比谢长二十岁,早谢六年而卒。在现存的资料中,无法找到任何有关陶,谢交往的记载,但是,从陶、谢两人...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陈美林先生的新著《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追求,在普及名著与专业性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书的注释详尽准确,文化信息丰盈,解决了许多文本阅读...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1
瞿佑的《剪灯新话》是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该书写的主要是“远不出百年,近只在数载”的“近事”,纠正了宋代传奇小说假托历史、回避时事的偏向;《新话》...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小说的戏剧化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具有共同性的文学现象。它包括传统形态和高级形态,在传统形态中,小说如戏剧般将矛盾冲突集中化,重视故事和人物的传奇化特征,用行动性来揭示人物......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9
考察明清小说充满生机与矛盾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明清小说作品浩如烟海,内容纷繁歧异,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共同的思想特征和精神文化取向。作为明清小说创作主体的众多...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0
《剪灯新话》与《剪灯余话》的主题话语和精神向度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新话》所写多为近事,表达的是乱世之中的悲苦之音;《余话》所写多为旧闻,主要抒发思古之幽情。《新...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3
明清小说中成功的风俗描写能将民风民俗与世情世态自然地融合起来,在社会风俗的描写中揭示地域文化特色、社会心理和民族文化心态,表现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明清小说中的风俗...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0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作家们在演绎历史的同时,常常借助于历史来反观现实,寄托广大民众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与封建正统思想判然有别的民间意识,具有鲜明的“平民化”的思想倾向。明代......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祭泰伯祠是《儒林外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作者笔饱墨酣地叙述了这一事件的来因去迹。从第三十一回开始,大祭的主角先后登场,各方士子也陆续汇集南京。第三十七回更是全书...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3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学者认识到将《儒林外史》称为讽刺小说的片面性.《儒林外史》并非“伤时骂世”之作,它对封建末世精神文化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在小...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吏胥差役介于官僚与平民百姓之间 ,虽没有品级 ,却能够代表各级政府执行管理的职能 ,与百姓直接打交道 ,构成了封建官僚体系的基础 ,支撑着封建官僚机器的运行 ,体现着吏治的...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潮、批判封建禁欲主义的个性解放思潮以及批判空谈性理的经世致用思潮,是明清两代进步思潮三个最主要的表现方面.优秀的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2
【正】 《韩湘子全传》,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作者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最早由金陵九如堂刊行于明天启三年(1623...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9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在题材内容、艺术技巧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戏剧化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主要表现在矛盾冲突集中化、故事、人物传奇化、动作......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学校外部形象的重要表征,又是学校内部凝聚力、向心力的具体反映。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公安教育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皋于厚,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作家们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现实关怀”精神,他们在描述历史的同时,常常借历史来反思现实、批判现实,表达对现实政治、社会道德风气以及平民自身命运的关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