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盖峥,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盖峥, 来源:第19届全国井矿盐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井神盐业公司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运行模式,走上了节约生产、清洁生产、科学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何谊, 来源:物理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涂修文,盖峥,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4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亚单层In原子引起的Ge(112)-(4×1)-In表面重构.结合随偏压极性不同而显著不同的STM图象和相应的"原子图象",为这个重构提出了一个原子结构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威生, 盖峥,, 来源:物理 年份:2004
尽管作为微电子工业的基础 ,硅和锗的表面和界面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但和纳米技术等不断提出的问题相比 ,对它们的了解仍很不够 .为此 ,最近我们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低...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杨威生,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00
本文综述了我们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低能电子衍射对锗硅表面结构和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化和比较性的研究。研究结果除了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外,对半导体异上延生长衬底选择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于洪滨,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7
本文阐述了我们用超高真空STM在介观物理和纳米科技前沿领域做的一些探索和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杨威生,盖峥, 来源:物理 年份:1996
扫描隧道显微镜问世于80年代初,并以前所未有的直观性揭示了研究多年而未获答案的Si(111)7×7表面结构,从而引起了包括表面科学家在内的科技界的极大兴趣。在此之前,用于表面科学研究的......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赵汝光,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Ⅳ族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主要手段,辅以LEED和AES等常规手段,对它们作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是对最近许多结果的综述,首先介绍几个重要的Ge高指......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杨威生,周维金,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1996
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局域探测手段─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其相伴的方法如局域功函数等,对具有十分丰富局域结构的两亲分子和水的两元系统的聚集相作了初步研究,以期为两亲分子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贾金锋,盖峥,杨威生,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1997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Cu(111)Au和Pt(111)Ag表面上对局域功函数进行了测量.在扫描的同时通过测量隧道电流对针尖样品间距离变化的响应,可以在得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的同时得到功函数图.用这种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盖峥,于洪滨,何谊,杨威生,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2004
本文简述了我们用超高真空STM在介观物理和纳米科技前沿领域做的一些探索和结果。This article outlines some of our explorations and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mesoscopic...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应,盖峥,赵汝光,杨威生,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1999
结合低能电子衍射(LEED)及其消失斑点规律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手段确定了室温下甘氨酸在Cu(001)表面能形成c(2×4)和两种(2×4)吸附结构((2×4)1和(2×4)2),并推断出在两种(2×4)结构单胞中两甘氨酸分子的羧基相对于衬底......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学应,赵汝光,盖峥,杨威生,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先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证明了甘氨酸(NH2CH2COOH)能在室温下在Cu单晶表面产生比较稳定的吸附,然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一步研究了其吸附情况,看到单个甘氨酸分子在Cu(111)面上吸附稳定并至少有三种吸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杰,姜金龙,盖峥,赵汝光,杨威生,,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4
利用LEED图形拟合的方法对大量不同取向In/Si表面的稳定性和小面化进行了研究,新发现了In覆盖度在1/2单层原子以下的三个稳定表面:Si(214)-In,Si(317)-In和Si(436)-In,以及In...
[期刊论文] 作者:方胜,张朝晖,盖峥,赵汝光,杨威生,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9
本文简介我们最近研制成功的超高真空(UHV)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系统。该系统由于同时安装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使STM的针尖在SEM的引导下移到样品表面上任一感兴趣的地方去研究那里的纳米细节......
[期刊论文] 作者:Ge Si-Ping(葛四平),Zhao Xue-Ying(赵学应),Gai Zheng(盖峥),Zhao Ru-Guang(赵汝光),Yang Wei-Sheng(杨威生), 来源:中国物理(英文版) 年份:2002
Using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LEED) and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 it has been found thatglycine molecules adsorbed on Cu(001) can form but o...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