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7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苗延秀,,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0
【正】 宏伟、瑰丽、民族色彩很浓的《嘎茫莽道时嘉》出版前后,有人说它是杨保愿的个人创作,不是整理.这场风波,犹如龙卷风从广西旋转到湖南、贵州、北京,颇有欲罢不能之势....
[期刊论文] 作者:苗延秀,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就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侗家的民间文...
[期刊论文] 作者:苗延秀,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1
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高同志个人认为:《嘎茫莽道时嘉》是“侗族的圣经”。我同意他这个意见。但个别侗族民族学者和民间文艺家,认为杨保愿的家乡,没有“萨天巴”这个神名流传。他们论证:“《侗族文学史》第84页说的“天巴奶奶”也都是流传于从江县境同一故事......
[期刊论文] 作者:苗延秀,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89
如果说有“侗族萨文化”的存在,那么以“萨天巴”为主神的侗族神话史诗《嘎茫莽道时嘉》,便是“萨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虽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但至今还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说它是杨保愿的个人创作,不是整理。我因为编《广西侗族文学史料》,接触到......
[期刊论文] 作者:苗延秀,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0
侗族文学学会会长: 您们好!向您们拜个晚年,祝新年万事如意!感谢学会给我的贺年信。遵嘱寄回选票一张(增补杨保愿同志为学会理事)。同意成立理论组,以中青年为主,吸收个别老理论家参加。理论也有个继承与创新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