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9
蚂(青蛙)节是红水河一带壮族民间一个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东兰县是蚂节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每年春节举行的“祭蛙婆”活动,其仪式包括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 来源:考古 年份:1989
六朝是我国南方青瓷烧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原战事迭起,社会动荡不安,大批士族和劳动人民为避乱纷纷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9
宗教性青铜器在古代西欧骆越民族的青铜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既有以铜鼓为领衔的主要用于娱神攘灾祛难的羊角钮钟及铜铃等组合乐器,也有用于陈放牲醴以祭祀神灵的鼎、案、尊、......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 来源:文物 年份:1984
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公社(氵万)尾岛是我国京族聚居的岛屿之一,地处北部湾,面积约13.7平方公里。1981年7月,我们根据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同志在岛上发现的文物线索,经过实地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东汉晚期以及明代的文化遗物。现将调查收获简报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兰日勇,覃义生,, 来源:考古 年份:1982
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西距贵县县城6公里,位于西江北岸约1公里处的一个低矮的土坡上。东边是黎湛铁路,与木必村毗邻。墓葬与1976年已发掘的一号墓,一东一西,相距里余。当...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覃彩銮,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1
大石铲是广西西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这种形体硕大、造型美观、形制独特、结构合理、制作精致的大石铲 ,起源于前期的有肩石斧 ,是当地的骆越先民为适应原...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张宪文,, 来源:考古 年份:1983
【正】 1979年5月、1980年3月,融安县大巷公社安宁大队黄家四队社员先后发现两座南朝墓。我队两次派人前往清理。两座墓北距融安县城10公里,位于融江西岸安宁大队北边。M1位...
[期刊论文] 作者:谷口房男,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2
【正】 以往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及民族史的研究,主要是以北方、东北方的民族和西部的民族为对象。关于西部民族史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与东西文化交流或称为“丝绸之路”有关的西...
[期刊论文] 作者:塚田诚之,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89
序论笔者以明清两朝华南少数民族诸集团中分类为所谓“汉化”型的广西非土司型的壮族为对象,从一族源与生态,二壮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侧面进行考察,并将以下结...
[期刊论文] 作者:冢田诚之,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0
【正】 序论华南的少数民族如果从他们与汉族的历史关系来看,可分为如下两个类型,即(1)基于强韧的种族个性,与汉族之间划有一定的界线且在各个方面都保持着自己的独自性.(2)...
[期刊论文] 作者:塚田诚之,覃义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87
【正】 序论华南少数民族随着汉族的南来而“汉化”,即接受了中国的政治、社会体系,在文化和种族的个性方面,其独立性逐渐趋于淡薄,终将发展成为失掉独自性的种族。另一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蓝日勇,覃义生,覃光荣,, 来源:考古 年份:1986
贺县铺门公社河东大队金钟村的北面是一处高地,高地上分布有十余座汉墓,其中一座封土特别高大,群众依其形状习惯称"金钟"。因此,我们将它称为金钟一号汉墓(图一)。...
[期刊论文] 作者:覃义生,兰日勇,罗坤馨,王梦祥,, 来源:考古 年份:1983
1977年秋和1979年冬,宾阳县甘棠公社上塘大队韦坡村社员,在建造新房清理墙基时,在两个地点先后各发现一批青铜器,其后送存宾阳县图书馆。1980年1月,我队派人会同县图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