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福建党史通讯 年份:1986
草埔埕三号,位于厦门市中山路中段一个小巷子里。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旧式住宅。六房两厅(前后厅),前面两间厢房,后面一间橱房。一九三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三八年上半年厦门沦陷...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福建党史通讯 年份:1987
生活在包身工中间1930年8月,我从苏联回到上海,组织决定我打进工厂,做女工工作。于是我换上破旧衣服,打扮成失业工人模样,到小沙渡路工人居住区,租了一间阁楼。所谓阁楼,就...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福建党史通讯 年份:1987
(一)1931年初出狱以后,听了六届四中全会的传达,我被派到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参加党报“福建红旗”的编辑工作。后因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我逃往上海,通过一个姓薛的老同志与党...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福建党史通讯 年份:1986
抗日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地处抗日战争前线的厦门,这个英雄城市的英雄儿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英勇战斗,奋不顾身,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6
一九八五年春夏之交,忽然收到两本第九期《瞭望》周刊。扉页上有两行字:“谢怀丹同学留念·李锦蓉。一九八五年三月八日·北京。”翻开杂志一看,《莫斯科中山大学女生寻踪小...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2
我于1926年12月和其他一些同志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第二期学生。入学时,全校学生约五、六百人,多数是十多岁的男青年,如同船赴苏的杨尚昆同志,与我在上海时就...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3
不受欢迎的孩子1939年春,在泉州,我发现我怀孕了。那时还处在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敌进我退,国土大部沦丧。日寇烧杀抢夺,横行无忌。作为一个救亡工作者、“厦门青年战时服务...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党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1983
《抗敌导报》创刊的时代背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奋起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0
妇女支部掌握了“慰劳工作团”的领导权“慰劳工作团”是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下面的一个工作团,团员全部是妇女。由女工、女学生、女教师、知识妇女、职业妇女和部份家庭妇...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0
芦沟桥事件爆发以后,对日抗战开始了。妇女界老前辈何香凝、宋庆龄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市妇女会,在厦门市国民党市党部的指挥下,筹组厦门分会。...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党史研究参考资料 年份:1980
...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
来源:党史研究参考资料 年份:1980
...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曹敏华,,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3
谢怀丹同志,现任福建省政协常委。她于一九二六年底由组织上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九三○年回国。本文是根据谢怀丹同志历次口述整理而成的同名回忆录缩写的。文中反映了...
[期刊论文] 作者:谢怀丹,许文辛,,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82
(一)一九三八年五月十日凌晨,炮声惊醒了人们。炮声开始在胡里山方向,接着延伸到五通一带;敌机在上空盘旋,轰炸声和密集的机关枪声震耳欲聋。街上静悄悄,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
[期刊论文] 作者:章振乾,赵家欣,谢怀丹,王一帆,陈耀民,,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1
四集电视连续剧《羊枣之狱》,以45年前永安发生的“羊枣事件”为主线,将羊枣同志的光辉形象再现于荧屏,追怀先烈,总结历史经验,教育人民。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