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一般人都认为只有独体象形字,没有合体象形字,而笔者认为象形字可分为独体和合体两类。因此,本文就试图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象形字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本文的要点如下:1.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分期描写。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发展可以分为殷商、西周和东周秦汉三个时期。关于殷商甲骨文的兼语前置句,张玉金已有系统的描写。西...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作文前的指导,是一个不容语文教师回避的问题。详导、略导,都要达到使学生明确要求、激活他们思维的目的。详导、略导,乃至不导,各有所宜。应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恰当选用,才能产生理......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在古代汉语的几种同形异构的"之于"结构中,本文只讨论从《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语段中抽象出来的那种"之于"结构。100多年前,《马氏文通》开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钱梦龙老师提出了一个“废止串讲法”的主张,这个主张是错误的。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较低,废止了“串讲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本文是笔者曾经发表的论文的续篇.前后两文作为一个整体,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失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本文集中考察了郭沫若在甲骨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1978年以来,宁鸿彬连续进行过六轮初中语文教改实验.这个系列实验的特点是:1.一轮一题.它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实现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2.轮届重合.每轮实验都各在一届初中...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古汉语语法学界三十年来的'孰与'结构研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1)'孰与'结构的类型研究。此前,马建忠发现它有介宾结构、越位前移的小主语'孰'+...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0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抢救性地发掘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一座东汉大墓,已出器物250余...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方面的杰出成就,人所共知.但不可否认,他在这一方面也常有失误.而时至今日,还不时看到有人在援引他的这些误说.本文借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我批...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甲骨文字典》是一部广博精审的字典,但是在字形处理方面仍有一些欠缺之处。其具体表现如:误已识为待识(或相反),失收与重出,误甲字为乙字,误数字为一字等。...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6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4-8卷一共引录了442篇两周金文。郭沫若对它们的音韵情况的研究.仅限于标注了291篇入韵金文中的71篇的韵读。本文接力于此,进一步从若干方面对这442...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0
摘 要: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一课注“兀的”为“怎么”,值得商榷。多种专业词典都说明“兀的”是指示代词“这”“那”的意思,并没有“怎么”的义项。吕叔湘、向熹等人的古代汉语语法学著作意见与多种专业词典相同。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8
本文主要讨论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和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中姚孝遂“按语”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的成果所作的肯定性评价。文章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两部工具书......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4
《羡君风格独焦境——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的诗词》一文对郭沫若《全文丛考》自题诗的以下几处有误读:“愧”字的含义,主题句的含义,诗歌的结构。诗中“美人”的喻象。本文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新时期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不少的课文教学过程新模式,其中著名的就有上海育才中学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过程”(即“读...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十多年来,新疆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师毛荣富同志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但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内辛勤耕耘、潜心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仕益,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