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以“味”论“艺” ,是中国古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先秦时期 ,“味”与文学艺术及其审美特性联系起来 ,首先体现在音乐理论观念之中———产生了“声亦如味”这一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5
六朝时期文学批评上提出的“文笔”论,体现了其时批评家们对文学性的认识,反映了文学观念的演进过程。故近现代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重要问题撰文予以探讨,其中又较为集中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乐记》的“遗音遗味”说,本于儒家礼乐文化,对后代的“艺味说”的影响较大。儒家在论述祭祀“神灵”的札乐中,也表现了对“淡味”(本味)的推崇,据《尚书》等记载,至少在西周时代就......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通过考辨认为,《释迦谱》与僧现存《出三藏记集》及《弘明集》在梁代继续有大幅度的增补不同,是由僧编成于南齐的述作(而且其成书时间当略早于《文心雕龙》),因此通过对《......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4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古代美学中的核心审美范畴之一,就研究现状而言,学术界对“诗味”论等研究较多,而对“词味”论研究不足。本文从原材料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3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 ,研究者众多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 ,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以"味"论"艺"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传统特点,但学术界主要对"诗味论"研究较多,而对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涉及甚少。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主要涉...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一、小引中国古代艺术家主张在虚静中直觉顿悟,深入空寂,静以观物,捕捉那种“欲辨已忘言”的艺术“真意”.况周颐根据自己的体悟,说了这样一段妙语:“人静帘垂,灯暗香...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从《文心雕龙》的“文”的观念与模式、辨名析理的方法、才性之辨与言意之辨等层次,概略地讨论了《文心雕龙》与玄风笼罩下的六朝思想文化的关系;并从其“唯务折衷”的批评个性......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折中论的精神原则在《文心雕龙》中,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反“本”以执“中”,在其理论批评体系的构架上,主要从本末观出发,把文的本体即自然之道与文的现象统一起来。2.察......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正】 中国古代诗人注重视知觉的审美直观功能,强词临景构结、寓目辄书的视觉造型,自觉地追求诗境的立体意象,使古代诗歌,尤其是空灵含蓄的写景抒情之律绝,产生出“诗中有画...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5
"知音批评"模式,是构成《文心雕龙》批评范式的四大模式之一。通过"知音"语义分析,可知其内涵既具有直觉的、感性的特点,又具有分析的、理性的特点。检讨"知音"故事的文献材...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7
詹锳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大家,其关于《文心雕龙》研究主要有三部著作,即《刘勰与〈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和《文心雕龙义证》,对后两部著作学术界...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5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8
一世纪之交,我国学术界有两种研究大势:其一是上个世纪末,各学科都开始对20世纪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这是非常必要的,出版和发表了不少学术研究史方面的论著。各学科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史记·货殖列传》陶礼天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被视为奠定《史记》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其“千汇万状,震荡六合”,①“将天时、地......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4
一、引言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和美学理论发展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特别是由于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就已出现“遗味”、“和”味、“道味”、“至味”等概念,其后逐...
[期刊论文] 作者:陶礼天,,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