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与西方美学否定味与美的联系不同,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对味觉的感受。中国古代的"味论"正是脱胎于中国古老发达的饮食文化。味与诗本是两个领域的概念:饮食和文学,但是,它...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在中国古代诗味论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晚唐司空图提出的“味外之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司空图强调诗歌深刻悠远的“韵外之致”,将诗歌艺术美的标准引向了诗歌深刻的意蕴层面,是......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 ,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 ,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长城 年份:2011
中国以"味"论诗历史久远,先秦时论味,通过概念间的类比,以味论政,逐步建立起了"味"与美的联系。魏晋以来,文学观念开始独立,钟嵘赋予"诗味"丰富的情感内容和生动的形式美...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2006
自先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之“道”就一直被后人言说着。南朝刘勰、唐代韩愈、清代章学诚都曾作有同名《原道》之文,追本求源,探寻儒家之“道”,体现出他们对儒家之道...
[学位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本文考察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味”这个范畴形成及发展的历程,以把握“味”丰富完整的美学内涵。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味”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从饮食文化领域向诗......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长城 年份:2010
一、中国美学中之“象”与西方美学中之“形”在中国美学中,道家较早提及“象”这一范畴。老子二十一章中点明了道、象、物三者的关系,“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摘要:针对性不强、训练性不够、教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初等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效率。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素质,本着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准确把握普通话水平各等级语言表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普通话教学新模式的设想。通过实施教学对象分类、训练目标分级、训练内......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摘要:意境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庄子的“意致说”和佛家的“六根说”对意境理论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正是因为有道家哲学为根基,有禅宗佛学为底蕴,意境才具有了明晰的美学特征和深广的意义内涵,意境也才能最终超越“意象”、“境界”,而成为中国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非云华, 邓传樱,, 来源:作家 年份:2010
"诗味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魏晋六朝钟嵘的"滋味"一说具有重要意义。钟嵘不仅将"滋味"当作诗美标准明确提出来,还赋予"滋味"抒情丰富生动、形象鲜明可感、文辞绮丽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