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04
《关不住了》是胡适《尝试集》中的第二首白话译诗,翻译时间在《老洛伯》之后一年的1919年2月26日。胡适很看重这首译诗,在"再版自序"中说,这是他"’新诗’成立的纪元"(1...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04
陕西师大出版社拟于今年推出黄杲炘先生《译路漫漫》等8本著译,其中含《伊索寓言500则》以及他与钱春绮先生合译的《拉封丹寓言全集》。此次的"伊索"经过增订,另附黄先生按英...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正】 《外国语》89年第3期第68页上,引用了两首著名而有趣的“象形诗”(英语中称patternpoem 或altar poem 等)。这就是英国十七世纪宗教诗人George Herbert(1593—1633)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8
在2017年第4期《东方翻译》上,笔者读到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彭镜禧的文章《音、形、义:谈一首"十九行二韵体诗"的翻译》,颇感兴趣。因为自己对这诗体很有兴趣,翻译过包括彭...
[会议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 年份:2004
在译诗问题上,据说"两位近代的外国诗人讲得最干脆"。一位是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他说: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这是否可当作公理看待,我们已在不久前以弗罗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4
多年前译完Alexander Pope(1688—1744)的The Rape of the Lock,想不再译整本的东西,有余力就修改旧译。但看到Edmund Dulac(1882—1953)的Lyrics Pathetic and Humorous...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9
1918年,开一代风气的刊物《新青年》发表了胡适译诗《老洛伯》,这译于1918年3月1日的短诗标志了白话译诗开始,至今已足足一百年。后来这译诗收进胡适1920年出版的《尝试...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1
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凡能够反映的,译诗都应当反映并尽可能准确,没有理由有的反映,有的不反映,而所谓应当模拟什么,不应当照搬什么,可能只是因为言者自己未“照搬”而已。2...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10
诗歌翻译在准确反映原作内容的同时,应当力求准确地反映原作格律。问题在于能准确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汉语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潜力。英诗汉译百余年来的发展,正是对此潜力逐步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6
2005年第1期《中国翻译》上,王宝童教授发表了《也谈诗歌翻译——兼论黄呆忻先生的“三兼顾”译诗法》,读后受益不少。我首先感到的是王教授的公正。因为,对译诗的欣赏和评论往......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1
译诗是翻译中的高难领域,在有些人眼中,诗,特别是格律诗,是不能译的,但一百年来的英诗汉译实践证明.诗并非完全没有可译性,问题在于译者怎样译,怎样让选种可译性显现出来。可以说,译诗......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9
本刊2008年第3期上,发表了陈凌的文章《谈诗歌翻译的本质——兼评黄杲炘“三兼顾”译诗法》,编辑部希望我有所回应。其实,关于这译法的合理与可行,已有相当全面的介绍,例如本刊200......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4
在英语格律诗汉译中,诗体移植较能反映原作“面貌”,是一种合理追求和有益探索,也是译诗发展的必然。这种译诗成果显著,但出现较晚,且与不理会原作格律的习惯译法相异,于是常受到挑......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6
徐志摩为研究白话文在译诗中的潜力,以苏格兰作家卡莱尔英译的一节歌德四行诗为对象,比较了自己和他人的翻译,认为这节诗仍未译好而结束了研究。但这个问题值得继续研究,本文就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7
多年前读过一首较长的译诗,是英国诗人威廉·莫里斯(1834—1896)的《洪水中的干草堆》,讲的是一位英国骑士遭遇法国骑士伏击,情人被抢而自己被杀的故事。对这个标题当时就有点......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5
我们不难想象,跳高运动若没有那根横杆,情况会怎样。那就无非是随便跳跳而已,爱怎么跳就怎么跳,跳高跳低都无所谓,总之,跳高将很难成为专业化运动,成绩很难显现和提高。但如果放上横......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6
过去看过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死水》,又因为郭沫若译的《鲁拜集》,得知闻先生对这本郭译的评论《莪默伽亚谟之绝句》(当时郭沫若尚未定名“鲁拜集”),看到了他文中的几首译诗,此外......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杲炘,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菲次杰拉德的《柔巴依集》(一译《鲁拜集》)是个小小的四行诗集,却可能是翻译和印得最多的名篇。它的成功使之成为译诗讨论中的热点,有些译者认为这是译诗的典范,提倡学习这种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