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覆水相关论文
三峡水库是长江上筑坝形成的河道型水库,具有较突出的一维河道特征。库区独特的水位调度规律,使其上游支流混合湖泊和河流双重特点......
沉水植物生长可有效降低河湖内源磷污染. 为探究沉水植物在静水(v=0 m/s)和流水(v=0.10 m/s)条件下对上覆水和沉积物磷迁移的影响,选取......
在富营养化淡水湖泊中,微生物对水生植物的厌氧分解会导致局部水域泛黑发臭,产生草源性"湖泛"现象,但是当前对上覆水中硫酸盐还......
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作为有机汞形态之一,其生理毒性、生物富集性及环境中含量水平较其他有机汞更为突出,且引发了日本水俣病等汞......
本文以菹草、伊乐藻为研究对象,以巢湖东区富磷沉积物为实验底泥,构建“沉水植物-水-沉积物”微型水生生态系统。实验分为两部分内容......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而磷是湖泊富营养化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在外源磷输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当湖泊生态系......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及汉丰湖调节坝运行对湖库氮磷营养盐的影响,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汉丰湖和高阳湖进行逐月水样采集.结......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和对沉积物磷的控制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钙是水体中重要的营养......
沉积物中磷的形态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磷交换过程重要的因素。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密云水库白河库区沉积物基本特性和磷形态特征......
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作为有机汞形态之一,其生理毒性、生物富集性及环境中含量水平较其他有机汞更为突出,且引发了日本水俣病等......
目前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河流底泥处理普遍采用疏浚法,该方法存在着工程量大、效果不稳定、有效时间短、对原湖泊河流生态系统......
草鱼是我国淡水经济“四大家鱼”之一,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产量高等特点,常被放养于池塘、湖泊、水库中。在草鱼集约化养殖中......
目前富营养化问题是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后,作为内污染源的底泥沉积物的营养物释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本论文选取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作为研究区域,布设10个柱状采样点,同步采集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标准测试程序......
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浅水景观湖泊—邯郸市南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体和沉积物中氮元素的形态、可能来源及污染效应,且分析了湖泊水......
采用小型围隔中的沉水植物菹草研究其对微污水中镉、铬、铜、锌、镍、锰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累积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沉水植物......
设定3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混养模式: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
为揭示水华高风险期水体氮磷变化对洱海的指示意义,结合洱海2009年、2013年和2018年采样检测数据及三维荧光、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
在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底泥的起动规律,分析了底泥运动的不同状态。该环形水槽内水体流速基本均匀,水槽转速与槽内水体流速......
以抚仙湖流域马料河湖滨湿地基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浓度(P≤3.0mg/L)负荷条件的吸附动力学试验;以及低、高浓度磷的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
综合分析了上海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中营养盐N的含量,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NH+4-N的含量在8月、2月及11月均很高,占50%~98%......
文章对白洋淀环淀中村水域不同地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不同形态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
采用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在其衰亡期测定群落内、外上覆水及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以探究沉水植物在其衰亡......
在实验室模拟静态湖泊体系条件下,通过向实际底泥中投加零价铁(Fe0),考察反应前后底泥中有机物数量、种类、总有机质含量以及上覆水......
为研究N,P营养盐的释放与环境因子、叶绿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子湖底泥释放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分......
采用校园水体底泥进行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上覆水水质影响底泥氮、磷的释放,尤其......
将会仙喀斯特湿地中心区划分成7个小区,于2009—2010年枯水期的早、中、晚期4次采集0.5 m深水样(每小区采样点10~15个),分析上覆水部......
室内模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及其季节性变化,并从沉水植物生长、间隙水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三方面......
为研究藻体消亡分解过程对水环境铁循环的影响,本研究以浓缩绿藻和太湖沉积物样品为试材进行室内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室内柱培养......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于2009年6~10月调查并分析了草鱼复合养殖系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时空分布......
文章以重污染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上覆水浓度下底泥对不同浓度磷的吸附。结果表明:上覆水浓度越高的底泥,其对磷的......
通过添加配制的氮、磷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Ⅳ类、Ⅴ类试验水的模拟方法,研究上覆水水质变化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研究了梁滩河底泥中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及其上覆水、间隙水中CODCr,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梁滩河底泥的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1.72......
为研究洱海上覆水各形态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收集了1992-2009年洱海上覆水总氮数据,逐月调查了2010年上覆水各形态氮含量.......
研究了洱海上覆水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及空间分布,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其结构组分特征,探讨了DON与湖泊水质间关系.......
对频繁暴发微囊藻水华的西洞庭冲天湖表层底泥和上覆水取样,检测和分析了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丰度和菌浓度、上覆水中微囊藻细胞......
研究了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上覆水、悬浮颗粒物中P、Si的变化特征。上覆水体PO4-P、SiO3-S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大洋底层水PO4-P、SiO3......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探讨生物扰动机制。[方法]基于模拟试验,使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
利用 Peeper (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采集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
为解决内源负荷污染问题,对滏阳河衡水市区主城区小漕河沉积物和上覆水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测试,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法研究了硝酸盐氮......
通过对蠡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Cr、Ni、Cu、Zn、As、Cd、Hg、Pb元素的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述8种元素在蠡湖上覆......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模拟"水体-底泥-沉水植物"生态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及沉水植物生长对上覆水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活性磷(SR......
以骆马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玻璃反应池为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固化剂对上覆水溶解氧、p H、CODCr、TN、TP的影响,实验表明:利......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实验,初步研究了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增加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无机氮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