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诗相关论文
《周礼》记载的“六诗”生成于三代礼乐文化,根植于早期巫祭仪式,具有特定的仪式乐舞内涵,其中风诗、赋诗与地方风俗巫祭乐歌及巡......
本文在前代学者对甲骨文“兴”字源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兴诗,在上古时代本是一种围绕着太阳祭仪而产生的仪式性歌舞。并在......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普遍认为,作为华夏诗学开山纲领的诗歌创作理论"六诗"或"六义",风、雅、颂是"三体"(体裁),赋、比、兴、是"三用......
本文对从汉到宋时期《周礼》相关论著中出现的"六诗"概念诠释进行梳理,特别关注其中学者对"兴"的感悟认知,从中提炼出注疏所关注的共同......
【正】 孙尧年同志提出《〈赋体源流辨〉驳议》一文来与我商榷,这是应该欢迎的.惜其持论多所不当,故仍未敢苟同.兹择其要者答复如......
【正】 “六诗”含义为何?千百年来,学者们各有灼见,但大体都以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即朱熹所谓“三经......
立足《诗》的文本资源,逐篇辨读,宏观审视与微观考析相结合,我们发现汉赋文体乃“《诗》立其本”的史实(“根蒂”),得以破解“风赋比兴雅......
周初年整合的"六代乐舞"和"六舞"一样,见载于《周礼》,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做专门研究的却是很少。有些通论......
郑玄对《毛传》116个“兴也”的笺注就是对《毛诗序》“六义”中“兴”的诠释,而后人却把郑玄对《周礼》“六诗”的注释当做是对《......
《周礼》中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早期乐诗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王官文化信息。大师作为瞽矇之长,掌教"六诗",主要服务于上古王官之学。由于......
六诗之"赋"历来被解作"铺"或"铺陈"。但求诸"六诗"最早出处《周礼》,书中除六诗之"赋"外,其余"赋"字用例无一可作此解,可判定六诗之"赋"亦不应作......
《周礼》云:“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自是之后,无论品诗、论诗,“六义”(六诗)一定是必涉之辞。当然,“风......
将赋、比、兴本义解作诗歌写作方法和诗歌体裁均有所不妥.因为'六诗'当是<周礼>编著者在古而自有的风、雅、颂组合中插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诗经》中的赋比兴有三个层次:诗体(同风雅颂一样),表现手法,修辞格。学术界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诗序......
关于三代礼乐文化和早期诗歌艺术形态研究,很多问题其实都可聚焦于“六诗”。“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术语,首见于《......
“六诗”的概念源于先秦,“六义”的概念出现在西汉,一般认为“六诗”就是“六义”。“诗六义”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其间,对“诗六......
"六义"是汉代经学家的说法,它是经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处理"层累地造成的".赋比兴根本不是<诗经>特有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诗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