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蝠相关论文
动物形态受到遗传和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并与对应的功能相适应。不同的食性、取食模式和食物选择策略促使动物取食器官进化形成特......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贵州7个南蝠(Iaio)自然种群4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1256—1340bp.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延......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南蝠(Ia io)、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
报道了贵州7种蝙蝠科蝙蝠的核型.伏翼和印度伏翼的染色体数为2n=26,常染色体都由10对双臂染色体和2对微小点状染色体组成,N.F=44,......
When they are flying,Great evening bat (Ia io) produces short FM echolocati on calls including three harmonics,of which th......
2007年11月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网捕到5只蝙蝠标本。形态特征及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的研究证实其为蝙蝠科南蝠属南......
2005年11月和2006年5、7、9月在贵州兴义研究了南蝠(Ia io)的食性.通过对南蝠粪便分析,发现7、9和11月份,鸟的残留羽毛在粪便中占很......
为了解南蝠(Ia io)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采用粪便分析和直观法,研究了南蝠的捕食行为及其对稻田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贵州飞龙洞南蝠的种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南蝠个体数量由2 000只减少到500只,性别比由1∶1.03......